让文明交流互鉴之花开得更“旺”
“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携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向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致贺信。这封贺信,不仅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为在新征程上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遵循,必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
“文明长河共同汇聚,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的基本规律,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重要论断,倡导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接连举办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中法文明对话会、文明古国论坛等,为推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凝聚起了更多共识,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变得更加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举办主题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携手绘就现代化新图景”的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必将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以会为媒,让各国汉学家更好成为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就一定能为沟通中外文化、增进理解友谊合作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更好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文明韵味各不相同、文明样式丰富多彩,但众多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遵循“和而不同”之道,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文明才能因多样而灿烂,世界才能因多元而美丽。“文明如水,润物无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让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必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更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文明之间唯有不断交流才能共同发展,唯有相互借鉴才能彼此成就,而中华文明也只有在不断的对外交流中才能获得不竭的成长动力。面向未来,秉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坚决摒弃文明冲突,消除文明隔阂,加深对彼此文明的理解和欣赏,让文明交流互鉴之花开得更“旺”,就一定能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多彩、更有活力的大美世界!(周轩)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