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调研窗口”见证江苏之“变”
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第四次。从2014年提出“两个率先”,到2020年提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再到此次提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总书记一直对江苏寄予厚望。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也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路径,走进江苏考察,这是率先示范,到基层察民情、听民声、聚民意、解民难的生动诠释,更让我们透过“调研窗口”见证江苏之“变”。从苏州金鸡湖畔,调研高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企业科技创新;到南京城里,了解推进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再到……这一路行走,一路调研,既看到了千年繁华的江苏,也看到了与时偕行的江苏,在古典与现代、文化与科技、历史感与未来感的反差中,让我们看到江苏的蝶变,绘就一幅气象万千、蒸蒸日上、人民幸福的时代画卷,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发展之变。新技术、新产业、新路子……在“新”的江苏故事中,写满了对“国之大者”的重视,我们看到的是江苏的变化,清晰感知科技赋能江苏、砥砺前行的时代脉动。如今,“最强地级市”苏州正呈现时代新貌,规上工业总产值4.36万亿,以全国0.09%的土地创造全国约2%的GDP,苏州正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江大海”时代。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变化的不仅是数字,更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是科技创新上取得的新突破,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文化之变。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到“江南贡院”,到“苏绣”,再到……江苏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让山川河流、人文风景,都为江苏“添色”,既有历史的幽幽墨香,也有现代化的新表达。“人人都说江南好”,锦绣江南,苏州尤最。2500余年岁月雕琢,这是一笔一划刻画文脉的悠久历史,厚植文化沃土,在守正创新、厚积薄发中讲好新江苏故事,在文化变化中,繁荣了江苏文化产业,更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添足了“精神食粮”,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的新追求。
人民之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透过“调研窗口”,在江苏的变化里,我们看到了人间百态,在人民群众洋溢的笑容中,看到了他们的生活之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自觉扛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主动“走在前、做示范”,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出实招求实效、坚持打基础利长远,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主动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干群心手相连,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调研窗口”让我们看到江苏真实而生动的“平面图”,既有一域的发展变化,更有一家一户的时代演变,感受到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变化,汇聚各方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用心用情用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江苏篇章”。(文/李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