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就业“含新量” 拓展筑梦“大舞台”

2023-08-08 10:39:24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把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北京工业大学应届毕业生王康日前在参加多场就业指导和双选会后,顺利接到了北京市一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入职通知,他表示希望能在做项目过程中不断学习先进技术,磨炼、提升自己的专业本领。像王康一样,很多高校毕业生选择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创新“主力军”、高质量发展“助推器”,为大学生及青年就业创造了新机遇、提供了新赛道、搭建了新舞台,同样需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适应性劳动力资源注入新鲜血液,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就业“含新量”,拓展筑梦“大舞台”,有力推动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就业“双向奔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党和政府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梯度培育引导中小微企业阔步迈向专精特新发展,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余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9.8万家,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而据调研显示,近一半“小巨人”企业反映高端人才短缺。社会崇尚向“新”,企业积极向“新”,就业热衷向“新”,既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新选择,也是破题“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有效路径。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新增就业岗位、优化就业结构的优势作用日益凸显。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步伐,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风生水起,持续激发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能,也由此带来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催生更多新的就业形态。2019年以来,人社部发布5批共74个新职业,劳动者人数已近1亿。《高校毕业生数字经济就业创业报告》预测,到2030年数字经济将带动就业人数达4.49亿,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834.98万个。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不仅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而且成为新就业岗位的“孵化器”和“蓄水池”。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58万人,再创新高。新职业开辟就业新空间、提供就业新选择、助力就业结构优化,促进供需对接、加强技能培训等多措并举提升就业“含新量”,可望为就业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有力支撑。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新职业,感悟时代脉搏、涵养创新气质、砥砺奋进,在现代化建设广阔舞台上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成就梦想。(秋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