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秋分之约,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庆祝丰收联欢、“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讲和展览、全国农业科技装备成果展、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大赛、中华农耕文化展……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各地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聚焦农产品展览展示、消费帮扶、农事体验,陆续开启了一系列活动。共赴秋分之约,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也展现了“三农”发展成就,更展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前景。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不断增强。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法定节日,为了“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这场秋分之约,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公共文化服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多样的文化产品,建设农业强国动能澎湃、干劲十足。
中国农民丰收节历史根基深厚、民意基础坚固,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蕴和重要的时代价值。无论是辛弃疾词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风光,还是杨万里诗中“黄柑绿橘深红柿,树树无风缒脱枝”的丰收瑞兆,或是陆游笔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美好光景......这一句句耳熟能详的诗词,折射着中华农耕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农为本、以节为媒,传承文化、坚定信心,推动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亿万人民更好享受中华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奋进新征程必将更加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人间最美是金秋,金秋最美是丰收。”2018年,国家将每年的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从2019年“我的丰收我的节”到2020年“庆丰收 迎小康”,从2021年“庆丰收 感党恩”到2022年“庆丰收 迎盛会”,再到今年“庆丰收 促和美”……一个个主题就像新时代的大事记,记载着亿万农民在党领导下决战脱贫攻坚、告别千年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迈向共同富裕的历程,饱含着阔步走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希冀。放眼今天的神州大地,亿万农民发自心底喜爱这个节日,正不断以勤劳和收获装点这个节日,奏响了“‘三农’向好,全局主动”“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的时代强音。
今天,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已经成为了弘扬农耕文化、推进乡村振兴、期盼国泰年丰的暖心符号,也已经成为了新时代重农强农的生动象征、“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的鲜活体现。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意义特殊又重大。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农民主体、农业主线、农村主场,深挖节日内蕴内涵、发挥节日多重功能、创新节日形式载体,深刻阐释农民丰收节的文化意蕴与时代意义,不断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强烈氛围,就一定能让亿万中国人齐心协力把“三农”工作做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春种秋收,大地流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古老的华夏农耕文明里,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而秋风拂过的千里沃野上,也正不断孕育着新的希望。又是金秋好“丰”景,让我们从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历史根基中把握新时代的“历史坐标”,牢记“国之大者”,铆足干劲、攻坚克难,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添砖加瓦!(苏晓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