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

2023-12-04 11:35:22

社会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


社会治理要坚持党建引领。要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联合派出所、园区企业、医院、学校等驻地单位组建“大党委”,吸纳共建单位“兼职委员”共商社区治理事项。推行领导分片包干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到联系点或点位进行指导,引导村民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治理。在选优配强专职网格员的基础上,从小区党员、居民小组长、退役军人、志愿者中择优配齐微网格楼栋长,搭建“微网实格”管理体系,营造“身边人管身边事,大家的事大家帮”的良好氛围。


社会治理要建好建强战斗堡垒。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始终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主心骨,要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基层工作做到位、做到家。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法治乡村建设有机衔接、良性互动。通过选派具有过硬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党员干部担任领头人,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同时,用好村(社区)干部轮训“大课堂”等,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社会治理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既是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主体,也是基层治理的受益群体。在辖区中选拔一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群众中具有良好声望的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充分发挥“民情恳谈室”的作用,定期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法治观念;设立公益积分超市,鼓励群众参与交通疏导、助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推行“1+3+N”议事法,以基层党组织为枢纽,统筹村居、物业服务单位、人民调解员三方力量,坚持“多轮协商、多方共议”,进一步健全“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机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