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赴繁荣,共启“金色新篇”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千年前,古丝绸之路驼铃声声,商旅不绝,如今,“一带一路”倡议赢得各国广泛响应,成为一条共商之路、共建之路、共享之路。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一带一路”不是封锁闭塞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某一处的“山野小路”,而是大家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人类社会已经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实施了数千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民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搭建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深化务实合作,用情用力书写着“一带一路”的“诗和远方”。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驼铃相闻”到“班列飞驰”,从“舟楫相望”到“汽笛声声”,一代代“丝路人”,超越文化和地域,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纽带。十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动全球互联互通,收获了丰硕成果。“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雨与彩虹并生。”“一带一路”架起世界互联互通的桥梁,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发展事业面临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我们要团结一心,担当起推动经济复苏、拓展增长空间的重要责任使命,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推动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只有走合作共赢之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十年来,中国支持建立或筹建了30家区域科技组织、36家国际科技组织联合研究中心、5家国别科技问题研究中心,培养了11.9万多名科技人才。比如,在中埃合建的国际联合节水灌溉实验室,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为埃及解决了长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年来,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只有走合作共赢之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一带一路”在加强世界各国团结协作、互利共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秉持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的理念,将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同心、聚力同行,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努力贡献“中国智慧”。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十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世界发展需求,顺应国际社会期待,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跨越隐形门槛、山海阻隔、发展鸿沟,让“一带一路”成为跨越山海的“丝路”,共启“金色新篇”。(吕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