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消费活力,让“消费马车”更好为经济发展服务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34届“3·15”晚会于3月15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现场直播,并在央视财经和央视频客户端、央广经济之声、央视网进行了同步直播。今年“3·15”晚会聚焦“共筑诚信 共享安全”主题,关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新经济、新业态的“风”劲吹,吹来的不仅是前景机遇,还有消费权益所面临的挑战。从过度包装、华而不实的礼盒到化妆品领域的直播“翻车”,从餐饮旅游的消费“陷阱”到各类培训机构线上“王婆卖瓜”式的虚假宣传,置身于新消费场景,我们所面对的是的日趋复杂的消费环境,各种不确定因素就好比“隐性炸弹”,让消费者悬着的心放不下来,让想要消费的欲望被浇灭,从而导致“消费降级”的出现。
让消费者愿消费、敢消费,关键要把消费者权益的“防护墙”筑牢筑实,让消费环境安全放心。面对野蛮发展的“新业态”,江苏打出快、准、实“组合拳”,从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消费投诉信息公示系统到建立联动化解重大民生类消费纠纷工作机制,从加强民生消费领域和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到严厉惩治仿冒混淆、刷单炒信等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从优化现金支付环境到积极探索惩罚性赔偿制度,全方位织密消费权益维权保护网,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在消费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去年,山东的“淄博烧烤”热,贵州的“村超”热、大东北的“冰雪热”掀起了消费热潮,成功经验的背后不仅是多元的消费场景,还有供给的优化升级,有限的支出发挥出极大的消费价值,提振的是消费信心、激发的是消费潜能。今年的两会又提出“消费促进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可以说,消费的重要性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对消费市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5”的目的正是为了让广大商家在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上多下功夫,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让消费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政府、商家和消费者都是维护“消费权利”的重要力量。政府当以“长牙带电”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创新监管手段、加大监管力度,规范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坚持从源头抓起,有力防范消费风险;商家要诚信经营拿稳心里的“秤”;对于消费者自身而言,还得少些“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多些“成熟的消费意识”,不从众、不攀比,保持消费理性,在权益遭到破坏时能够在法治框架内维护自己的权益。
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公平,既是对人民期盼的回应,也是为经济发展赋能。3.15不止是打假,更重要的是推动消费提质升级,让商品更好、服务更优、体验更佳、维权更畅,让消费者安心、放心、舒心消费,更好释放消费潜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能。(郭素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