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评:守正创新,讲深讲透讲活大思政课

2024-03-20 11:10:59

“蒙以养正,圣功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5年来,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勇担使命责任,在提高思政课吸引力、影响力上用心,在培育时代新人上取得可喜成绩。新时代新征程,要持续写好“立德树人”大文章,关键在守正创新,着力打造课程优质、师生共情、良性互动的高质量思政“金课”,为“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给予更多引导和栽培,坚定信仰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树立远大理想,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融入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之中,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为事业发展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守正,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历史大势、立足精准定位。办好大思政课,必须守正,“就是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坚持党在学校教育的思想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的政治立场,牢牢守住价值引领的初心,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做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守正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是守方向、守立场、守根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脑,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帮助学生站稳政治立场,保持头脑的清醒和坚定。


历史告诉我们,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讲好“大思政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坚持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等“两个课堂”结合,实现观念、内容、模式创新,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中,适应人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讲好“大思政课”不仅要坚持数字化赋能,创新宣传方式方法,更在于提升宣传效果,让广大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增“回味”,坚持学以致用、以学促干,打造更多学生爱听、能懂、真信、笃行的新时代高质量思政课。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学必须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提升本领,找准“小切口”,善于将“小道理”升华为“大道理”,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让思政课更鲜活、有生命力,在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的“双向奔赴”中解疑答惑,实现教学相长,形成良好教学生态。“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要身体力行,对学生起到示范引导作用,一起听课学习、见贤思齐,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效果,让更多的好老师培育更多的好学生。


青春校园,朝气蓬勃;信仰火炬,越燃越旺。坚持守正创新,在讲深讲透讲活上下功夫,以情化人、用心育人,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达到入心入脑入行的效果,助力更多青少年茁壮成长,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文/李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