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强基建”释放“新红利”,激发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2024-03-20 11:10:59

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41万辆。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加快“前行”,新能源汽车及及配套产业链也逐步建立,充电基础设施也进入发展高速期。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截至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859.6万台,同比增加65%。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需要,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全面促进消费,激发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优化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要。由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充电基础设施也呈现出不均衡的情况,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出行充电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出行范围和发展潜力。在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充电基础设施相对充足,在经济比较差的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和乡镇、农村,充电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对此,当加密优化充电基础设施点位布局,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城市公共充电和网络建设布局,加快补齐县城、乡镇建设短板,尽快建成便捷高效、有效覆盖的充电网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截至2023年底,广东、海南、江苏等12个省份已经率先实现了“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的建设目标。


建立新能源汽车充电统一标准,提升充电网络使用效率。充电口杂乱无法通用、充电平台不兼容、充电收费标准不一等问题,导致部分充电桩利用率低,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制定和完善充电设备技术标准、收费标准,有利于解决消费者面临各种充电设备不兼容等问题,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用户的便利性、信任感和充电效率,也有助于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打开新能源车市场。如江苏在南京市、中心城区公共充电桩目前已实现平均900米见桩,公共充电桩的车桩比达到6.9∶1,高于7.9∶1的全国平均水平;海南省打破跨平台“扫码充电”梗阻,公共充电桩平台对海南充换电“一张网”服务平台的接入率达100%。


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提升充电网络保障能力。据有关数据显示,超过20%的用户在使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时遇到故障抢修不及时的问题。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安全管理体系,有助于提升充电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体验。必须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压实充电基础设施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充电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完善充电基础设施运维体系,落实充电运营企业主体责任,提升设施可用率和故障处理能力。加强维护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定期考核进行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维护队伍的专业水平,确保充电设施维修服务“叫得应、修得及时、修得好”,并加强对充电基础设施隐患排查。


推动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规范充电运营服务水平,让充电“触手可及”,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和普及,将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郭素娇 王贤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