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向“质”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下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棋局上,人才是“先手之策”。扎实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要精准“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以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
靶向定位精准“引才”,提升新质生产力“质”能。“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引进是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聚焦地区独特的优势和发展需求,定向开启人才引进“通道”,因地制宜制定人才回乡创业资助、子女入学、家属就医等引进政策,深耕人才发展的“沃土”,以人才的创造活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立足地方经济体系需求,围绕当地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搭建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孵化园等高能级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人才+项目”的落地,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创新效能。
因材施教悉心“育才”,提升新质生产力“质”方。“善国者,莫先育才”。人才培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的任务,加强人才培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必不可少的一环。推动“政府+学校+企业”联合培养体系,促进“产学研”融合,实现企业、人才和学校的聚集发展,一方面要注重在校后备人才的培育,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要推动引进人才高级技能的再教育,提升教育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坚持因材施教,开展“菜单式”选学、“订单式”送学,以“线上+线下”“室内+户外”的形式,多维度、多环境开展教学培训。搭建“传帮带”的桥梁,让“老将”带“新才”,把专业技术和经验,手把手、面对面地传承下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才智支撑。
人岗匹配精心“用才”,提升新质生产力“质”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引才”“育才”,最终是为了用好人才,把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让人才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是发展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证。把岗位需求和个人专长有效结合,将人才安排到最适宜、最关键的岗位上,让人才与岗位“深度契合”。建立人才和项目的联动机制,实现重大项目和重点人才的“双向奔赴”,拓宽成果转化通道,加速科研项目成果到产业到市场的转化。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破解人才发展论资排辈问题,以“能”和“绩”为导向,为真正敢拼敢闯敢为的人才“开绿灯”,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发展优势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万顺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