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叩问苍穹”书写中国科技的浪漫

2024-06-14 11:13:54

近日,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登月后开通微博,发帖@了长眠在太空的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并附言:“兔兔,地球的小伙伴们托我给你带个话,他们想你啦~”。网友们表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嫦娥六号与月球车玉兔的对话是属于中国的浪漫”。


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一直展现着别具一格的浪漫。千百年来,我们的梦想与征程,总是离不开星辰大海。航天梦,是中国梦最典型的代表;航天工程,书写着中国科技的浪漫。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中国科技的浪漫,是自强不息。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宇航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其中写道:“当年,你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中国现在所处的,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的时候,在这条新长征路上,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中国在航天航空、5G、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领域实现了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巨大跨越。


“天下之大,黎民为先。”中国科技的浪漫,是为民造福。70多年来,我国的气象卫星工程蓬勃发展,通过提升气象卫星的系统性能和定量化应用水平,实现了我国气象卫星的升级换代,我国天气预报准确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约50%,提高到了现在的90%。“气象卫星作为气象灾害的太空前哨,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航线。气象卫星发展好了,实际上就是在为民奉献、为全人类造福。”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志清说道。航天为民、科技为民,我国的科技发展规划中,不仅有国家发展的雄伟坐标,更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探月工程、气象卫星工程、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工程……一个个重大工程,为人民群众织就了美好生活的幸福之网、绘就了未来可期宏伟蓝图。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国科技的浪漫,是传承与创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强烈的探索未知的渴望,这种求知精神被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所传承,6月2日,嫦娥六号载着华夏儿女千年的祈愿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这不仅是中国首次,也是全球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随后,嫦娥六号开通微博,在这个虚拟的互动平台上,人们可以向嫦娥六号提问,可以表达对航天事业的祝福,航天科学家们也能借此平台进行科普。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成为了其中的关键变量。我国用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拉近了科学与大众的距离,定能种下更多热爱科学的“种子”,洒下科学研究的“细雨甘霖”,植起科学探索的“广袤森林”,迈向我国科技创新的新征程。(徐漫淇 郭素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