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上的江苏,古今辉映气象新
扬州是大运河的原点城市,也是大运河联合申遗的牵头城市。2014年6月22日,由扬州牵头、35座城市共同参与的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项目通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千百年来,大运河穿越历史、流淌至今,流动的文化,繁荣的经济,美好的生活,处处都让我们看到与河共兴的中国画面。大运河上的江苏,既保持“古”的韵味,让我们更好地探寻大运河文化魅力,也彰显“新”的特色,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大运河润泽一方,在古今辉映中,展现新时代江苏的万千气象,增强文化自信、发展自信,更好地讲好江苏故事。
运河之上文脉长,诗词歌赋“吟古今”。一河跨古今,千年文脉长。“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大运河是一条文化河,既在诗词歌赋中吟唱古今,更以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记录扬州的时代变迁。漫步大运河畔,在千年文脉中,触摸历史脉搏,感受新时代大运河的活力。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以来,江苏各地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批新的文化地标闪耀在江苏大运河沿线。古韵悠悠,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在厚重的文化中,读懂江苏的深度,在数字赋能中,在创新场景中,读懂江苏的新度,勾勒现代版的“诗意画卷”。
运河之上见繁荣,水推船移“润古今”。一河清泉水、一道风景线、一条经济带。因“运”而生,因“水”而兴,大运河上的江苏,在千年的时光中,桨声依旧,水推船移不仅是扬州独特的风景线,更让我们在千年的繁华中,读懂这条繁荣南北贸易的黄金水道。古代漕运兴旺,沿岸商埠林立;现代交通便捷,经济蓬勃发展。从漕运到黄金水道,十载蝶变,再塑繁华,一段段传奇,镌刻大运河的记忆,见证大运河的辉煌。大运河上的江苏,不仅有熙熙攘攘的人潮涌动,更有勇敢前行、艰苦奋斗的精神,让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绘就经济繁荣新图景。
运河之上烟火香,美好生活“通古今”。让人民更幸福,是大运河始终不变的底色,美好生活的追求贯穿古今。大运河飘散浓郁文化味,展现繁荣经济图,更烹出美好生活烟火香。历经千年风雨,大运河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文化遗产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织,沿岸通过造就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把大运河“装进”了生活,更在花满市、舌尖香、文创多的新鲜体验中,勾勒独特的美景,绘就“人、水、城”和谐相融诗意画卷。
运河之上绽新韵,万象更新“耀古今”。 大运河之于扬州意义非凡,既要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赋予的宝贵文化遗产,又让那些镌刻在城市骨子里的基因,变成守正创新的具体行动。水清岸绿、秀美运河,扬州“运河十二景”串珠成链,古城更新项目层出不穷,为新时代大运河发展创造了条件,坚持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创意赋能,着力打造新时代文化坐标,让游客更好“触摸”运河文化,让“人流量”转化为“发展流”,展现 “世界运河之都”扬州新气象,再绘古老大运河江苏新风貌。(文/李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