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开创强国复兴美好未来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这是北京档案馆珍藏的《卢沟桥歌》词曲,作于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后。今天,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但这首歌中透出的悲壮与豪迈,仍让人动容,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1937年7月7日夜,在卢沟桥畔静谧的夜色中,划过一声尖锐的枪鸣,侵华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从一盘散沙到民族意识觉醒、由积贫积弱到跻身“四大战胜国”,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太行山上,有一种爱是“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在沂蒙老区,有一种生死与共是“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在大江南北,有一种激荡人心的口号是“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淬炼中、在抗日战争生与死的战场上,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在爱国情怀的感召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挺起民族的脊梁,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正是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抛头颅洒热血,献出宝贵生命,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岁月静好、幸福生活。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坚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从“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南京保卫战,到“不惜用生命填进火海”的台儿庄血战;从“打完子弹就上刺刀冲锋”的平型关大捷,到“以血肉之躯消灭精良装备”的百团大战……面对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和嚣张气焰,中国人民以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奏响了气壮山河的战斗凯歌,一批又一批中华儿女争先恐后奔赴战场、投入到抗日战争最前线。“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正是亿万中华儿女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的坚定信念,才挽救民族于危亡,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要贡献。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砥砺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纪念历史不是为了咀嚼苦难、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重申和平与正义的价值,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回望过去的风雨历程,中华民族能够在抗日战争中克服千难万险并坚持到底,没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做不到的,正如抗日女英雄李林曾经对身边同志的嘱托“如果我倒下了,你们要接过去,红旗绝不能倒!”今天,战声远去、硝烟散尽、英雄长眠,但精神永存、信念不朽,我们要砥砺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抗日战争的历史,不仅是战争史,更是精神史、心灵史。历经苦难辉煌的过去、迎来日新月异的现在、展望光明宏大的未来,只要我们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为镜,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让14亿多中华儿女团结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王苏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