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关键期,不容谣言“滔天”
近日,多地因持续降雨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汛情。极端天气牵动人心,关于汛情的谣言也汹涌而至。7月5日,昵称为“生活瞭望塔”的网民在网络平台发布“河南鹤壁暴雨肆虐,浚县古城遭水淹”的视频信息。经核实,该视频多为本地旧闻及外地视频嫁接拼凑。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每年的“七下八上”,都是防汛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应急值守、靠前指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当前,多地防汛形势严峻,抢险救灾面临很大压力,应急救援、政府部门和志愿者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一线,书写了一个个动人故事。但有人却蹭着水患流量,发布虚假消息,造成恶劣影响。
防汛当前,不能让谣言“淹”了朋友圈。暴雨洪流给相关地区造成了损失,牵动着大家的心。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公众迫切需要获取最新动态。然而,造谣者却不顾事实真相,利用公众对自然灾害的紧张心理,在社交媒体上散布虚假灾情,以此吸引关注和流量。或道听途说肆意传播,或夸大其词博取关注,或移花接木吸引流量,或无中生有制造混乱……如果任由谣言四处蔓延,无疑将成为汛情之外的“次生灾害”。当此之际,在调动多方力量,全力打好防汛救灾攻坚战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处置,杜绝谣言制造恐慌,给防汛救灾添乱。
谣言“滔天”掣肘防汛救灾,不可轻饶。互联网时代,谣言的传播只需动动手指,但清理成本却极高。面对凶猛赛过洪水的谣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综合治理和及时发布动态消息双管齐下。有关部门既要加强与媒体平台的沟通,及时发现、清除谣言,避免不知情的网友被误导,也要加大查处力度,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并及时公布处罚结果,警示震慑妄图蹭灾难流量者。同时,平台也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审核机制,强化对防汛信息内容的审核、管理和监测、处置,从源头上杜绝谣言向网络空间蔓延的可能。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在网上散布传播谣言,需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防汛关键期,不容谣言“滔天”。也呼唤广大网民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为防汛救灾创造良好信息环境。(苏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