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古“运”焕新,流“苏”更美

2024-07-11 10:47:35

进入7月,多地迎来暑期旅游的高峰,江苏扬州市古运河东关古渡游客络绎不绝。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漫步其间,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当代“扬州慢”的烟火胜景,更能体会到千年运河文脉汇入时代大潮的勃勃生机。同时,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沉浸式”打卡,让大运河的故事在探索中传承、在交流中共鸣。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着,由人民创造的大运河,实现了古“运”焕新,正更好造福人民。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绵延近3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特别是790公里的大运河江苏段,至今仍千里通波,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8座设区市,成为大运河河道最长、文化遗存最丰富、保存状况最好和航运利用率最高的区段。大运河申遗成功10年来,江苏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开启新篇章,有力推动古老大运河继续在江淮大地上勾勒生机勃发的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10年来,江苏时刻不忘殷殷嘱托,坚持把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突出活态传承、合理利用,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谱写出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精彩篇章。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逐步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新“网红”;苏州“运河十景”的建设,打造了水陆盘门、平望·四河汇集等一批文化地标;“运河之都”淮安,匠心擘画“大运河百里画廊”,再现“千秋淮扬”文化高地……今天的大运河江苏段,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真正成为了生态文旅之基、幸福民生之源。


曾经,大运河千帆竞渡;今天,这里依旧百舸争流。在与水结缘、因水而兴的江苏,大运河掌水脉之“经”,连江带海、沟通南北,是江苏大地上一把财富之“钥”。今年6月,江苏省又公布了“运载千秋”大运河文物主题游径,以大运河沿线淮安、扬州、宿迁三市水工、漕运相关文物为主线,让人们感受沿线城市的人文风情。听,新时代“运河号子”,正在江苏大运河两岸悠扬响起;看,作为具有江苏特色的“美丽中轴”,大运河江苏段正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值得一提的是,“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开展,更让新时代“运河之歌”在网络空间实现“长久回响”,为亿万网民砥砺奋进新征程提供了丰厚文化滋养和精神力量。


古“运”焕新,流“苏”更美。新时代里,大运河江苏段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展望未来,运河流淌、文明永续,江苏段沿岸地区人民同心同向,继续以勤劳和智慧书写与河共生、共融、共兴的故事,必将让大运河古“运”焕新永葆生机和活力,让流“苏”更美成为“鲜明标识”!(苏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