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新”致“质”,江苏“船说”揭秘致胜密码
海关总署7月12日对外公布,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21.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超过21万亿元,这是历史同期首次。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今天我们先走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江苏,看看他们采取了哪些方法来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央视网)
全国造船看江苏,江苏造船看靖江。靖江紧临我国最繁忙的黄金水道——长江最下游的扬子江段,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通过科技创新,引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之下,靖江造船业不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LNG双燃料船、超大型集装箱船,这些代表世界最前沿的船舶制造技术,已在靖江全面“落地生花”,目前靖江的新能源绿色船舶比重已经超过了50%。作为靖江的支柱产业,造船业带动了6万多人就业,占当地总人口比例的10%。追“新”逐“绿”、专“新”致“质”,江苏“船说”揭示出江苏外贸韧性强、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致胜密码”。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外贸大省、制造业大省。每一个纱锭上都有一个传感器,车间内的数十万个传感器构建起一个智能化生产线网络,生产状态、产品质量等等所有的生产信息都能及时反馈到智能大屏上,江苏无锡棉纺织厂量产目前全球最细的300支棉纱线,展现出传统产业焕新的魅力;引入新质生产力塑造新优势的不只是传统产业,江苏氢能,氢能源机车、氢能源自行车等未来产业,同样在国际市场上打开一片天地,已经远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从常州出口至智利的氢能源机车,整车功率是1000千瓦,相比同等工况的内燃机车,一年可节约燃料成本约40多万元……国际市场瞬息万变,抢抓新风口、契合新需求,江苏制造向“新”发力,江苏企业加速抢单,外贸动能澎湃。
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江苏制造行业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提升生产效能、抢占国际市场。习近平总书记寄望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江苏“船说”写下新质生产力在江苏大地加快培育壮大的生动注脚,也有力揭示了江苏制造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江苏外贸韧性强劲的关键奥秘。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徐州提出“333”创新生态做大做强工程机械“1号产业”;聚焦“智改数转网联”,苏州市提出打造“全流程服务赋能智造之城”……一批改革探索,推动各地传统优势产业“瘦身塑形”,焕发出新的竞争力。全球货架上的江苏制造正在持续迭代升级,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扬帆出海、叫响全球。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通过省市联动、政企联动,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突破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堵点卡点,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一体推进,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向世界展现“中国制造”新形象。(高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