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开放激发中国经济澎湃活力
从一个个港口、口岸,到一个个自贸区、自贸港,从一个到一群,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水平越来越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新征程新起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开放的门只会越来越大,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推动中国经济稳健发展,也让中国发展惠及世界,共享美好未来。
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四十多年来,中国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对外开放,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加快资金、技术、货物等要素顺畅流动,推动中国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开放过程中,外贸、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1万亿元,同比增长6.1%。目前,我国已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和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用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占全国17.8%的进出口额和18.1%的外商投资。从港口到东南亚专列、中欧班列,打通物流“大通道”,畅通经贸合作之路,打开中国发展更大空间,塑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开放的中国是全球发展繁荣的重要引擎。我国有着超大规模的市场,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全球价值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0年至2021年中国与全球价值链相关产出占全球比重由5.6%快速上升至27.7%,居世界首位。四十多年来,中国从“代工者”到“领跑者”,实现从低端制造业向高价值产品生产的转变,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的竞争优势,2023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我国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地位不断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使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更高质量发展,显示我国经济具有较强的发展韧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为全球发展注入强大信心。
开启开放新局面,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经济奇迹的重要经验。当前,我国面对全球经济复苏疲乏、局部动荡、贸易保护主义等外部不稳定的环境,更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在开放发展中解决发展问题。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打造一批自贸区、自贸港,推进以云南为枢纽,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以“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中国中西部城市建设开放高地,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不断释放政策功利,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加快流通,吸引更多外企、外资来华,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影响力。
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开放中,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拓展发展机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世界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王贤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