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续向“新”发力,推动中国号巨轮提“质”前行

2024-07-26 11:18:35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回望今年,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向“新”发力,谋新策、出实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推动中国号巨轮提“质”前行提供了坚实支撑。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交出一张来之不易的“成绩单”,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不得不说,向“新”发力,提“质”前行,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正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新动能新优势壮大,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从长远来看,依靠“质的有效提升”,不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劲的推动力、支撑力,“量的合理增长”也将更可持续、更为安全。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新技术赋能,推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业务模式等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因“新”而兴。截至目前,我国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9%,已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90%以上的示范工厂得到应用,传统产业走上转型升级的创新路径,一幅提“质”前行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神州大地上徐徐铺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年初,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上线运行;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天工”首次亮相;6月,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发展未来产业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向“新”发力,提“质”前行,持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必能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北京聚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开辟量子、生命科学、6G等新领域新赛道;山东提出每年组织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新培育10个左右省级新兴产业集群;辽宁根据本地产业基础,着力做大做强航空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等12个优势产业集群……放眼当下,各地立足自身技术实力和产业基础优势,持续向“新”发力。面向未来,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加快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中国经济大船定能在提“质”前行中无惧风雨、一往无前!(苏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