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文博热”,凝聚奋进力量“向复兴”
穿过春秋战国的烟火,载来诸子百家的争鸣……正值暑假,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上的舟楫”展厅里游客络绎不绝,各个时期的运河船只模型让人目不暇接,借助相应设备还能一窥船的内部构造,特别是站在模拟复原的“沙飞船”甲板上,游客更能感受河流涌动,看到古时大运河畔的繁华景象。这是各地暑期“文博热”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折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成功举办的重大意义。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逾2500年的大运河,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沿线8省市持续深入开展,各地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大屏小屏共振,记录古运新貌、品读水脉文脉、解码运河巨变,有力推动“千年运河”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进一步激活了“千年运河”的流量密码。这个暑期,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游客络绎不绝,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正更广泛抵达大众特别是年轻人。
泱泱华夏五千载,悠悠文明耀星汉,暑期“文博热”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吸引力”。透过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火热”看全国,三星堆文物北京展“人山人海”,山西博物院预约火爆,成都游客冒雨排队看太阳神鸟,苏州博物馆加场夜游活动……持续高涨的“文博热”,不仅成为中国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也进一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吸引力”。事实上,“文博热”的背后,也是传统“文化热”,打卡热门博物馆,触摸历史文化的脉搏,正成为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精神刚需”。
放眼当下,“了解一座城市,先走进博物馆”已成许多游客的共识。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拥有6833家博物馆,每年参观人数超过12亿人次。与此同时,6月以来“博物馆”在生活服务平台上的搜索热度环比增长61%,其中西安、北京、上海、成都和武汉成为搜索热度最高的五大城市。“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时值暑期旅游旺季,更好满足游客参观需求,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不仅能进一步丰富广大青少年的假期生活,提供丰厚文化滋养,也必将极大增强他们内心深处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汇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到博物馆去,看文化中国。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文物见证历史,承载文化,提供滋养,面对暑期“文博热”,各地各单位要不断创新传播手段、优化服务水平,以更贴近游客的方式呈现历史文化,让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民众,让更多民众更深入、真切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在“双向奔赴”中共绘文化繁荣新画卷,在全社会更好凝聚起强大深厚的奋进力量,不断向着“伟大的复兴”勇毅前行!(王苏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