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守惜食“粮”心 共护民生粮安

2024-12-07 10:35:54

“粮满仓,天下安,太平之时有忧患,饱时要知饿时难”。《粮满仓天下安》,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粮食的敬畏感,《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再一次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根植于心,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推动粮食和食物节约。

“家有万石粮,挥霍不久长”。一粒米历经选种、插播、植保、收割等几十道工序,最快需要3072个小时,才能来到我们的餐桌;如果14亿人每天三顿都浪费一粒米,一年将会浪费3066万公斤粮食。而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课题组2015年撰文《我国粮食供求及“十三五”时期趋势预测》估算,在消费环节,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亿斤,可供约3.5亿人吃一年。《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中同样显示,中国食物总体损耗浪费率为22.7%,2022年损耗浪费总量达4.6亿吨,造成的经济损失1.88万亿元。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给予我们直观的冲击,令人警醒和思考,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储备相对充足,但食物浪费问题依然严峻,粮食安全依然面临危机。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的出台目的就是要引导大众树立增产必须节约、节约就是增产的意识,加强对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各相关主体坚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紧盯不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降低粮食和食品损耗浪费。其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一直着力于强化食品安全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制度机制的作用,引领和激励全社会参与到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行动中来。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推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出台反食品浪费法、发布《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印发《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一系列重要机制举措,为强化粮食减损和制止粮食浪费提供了坚强保障和强大合力。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俭事微,可助兴国安邦。”粮食节约与减损既是国家事,也是每一个人的事,它关系个人修养,也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兴衰。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餐饮商户开展的“光盘行动”,还是民间自发组织的“饥饿体验”,无论是外卖平台的“小份菜”专区,还是部分地区催生的“剩菜盲盒”的新业态,都是商家为减少“餐桌上”的浪费所想到的“奇思妙想”和“精打细算”,这些都是推动《行动方案》提出的“餐饮行业反浪费行动”的有力举措。同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也要率先垂范,带头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带头爱粮节粮,厉行节约,倡导文明用餐,积极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餐饮浪费现象,切实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引领节俭社会风尚的示范作用。作为每一个个体,要自觉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坚持理性健康消费,做到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树立节粮爱粮的新理念。要以家庭为单位,做好青少年粮食安全教育和勤俭节约家风建设,培养青少年形成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习惯,实现以餐桌“小文明”推动社会“大文明”。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只有粮满仓,才能天下安,在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我们有能力将“饭碗”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今天,更要爱粮惜粮、节粮护粮,谨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真理,做到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共同守护好大国粮仓,守护好我们的“米袋子”“菜篮子”。(侍梨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