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从春节“国际化”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2024-12-13 11:12:36

近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次春节申遗成功,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事实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成效显著,中华文化正更好走向世界。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认同,在中国的节日里边非常特殊。这是辞旧迎新、回家团聚的一个重要日子,形成了特有的习俗传承,包括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除夕守岁、发压岁钱、拜年、逛庙会等等。这是丰富多彩、具有民族特色的一场文化活动,有舞龙舞狮、高跷秧歌、花灯猜谜、戏曲音乐等等。也是散发着“人间烟火”的特色美食盛宴,有点心茶水、饺子汤圆、特色年糕等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春节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情感的聚合,体现了巨大的凝聚力。


春节彰显中华文化的强大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春节等传统节日、中医药等传统文化为越来越多的巴西人民所熟知”。春节申遗成功,意味着春节国际化的火热“出圈”,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更多目光关注春节、关注中国文化,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知晓、认同和喜爱。如今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为各国民众带去不一样的欢乐体验,既向世界展示中国春节文化的魅力,也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毫无疑问,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申遗成功,对于进一步弘扬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始终坚定中华文化的自信与传承。春节作为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成为全球认可的“非遗”后,将是世界人民都会庆祝的节日,进一步彰显了中华文化力量、文化自信。目前,我国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日益健全,保护能力、传播普及水平不断提升,全国非遗资源总量近87万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557项(包含3610个子项),它们记忆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也记录着各族人民的当代生活,贯穿着历史与现在的对话,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我们年青一代要不断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推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彰显文化自信的活动,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荣耀感,为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龚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