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漫”起来,城市美起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人行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漫步街头,放松身心,休闲又健身;骑行单车,畅行无阻,绿色又环保。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正享受慢行系统带来的便利与美好。
慢起来,心情更轻松。作为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系统的不断完善,让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在漫步或骑行间乐享慢生活悠然韵味,为打造高品质、人性化公共空间“链”上关键一环。晨雾轻裹慢行步道,身着运动装、脚穿跑鞋,步伐轻盈且有节奏地在绿道上跑步,每一步都像是踩在画里,由此开启一天的好心情……近年来,各地兴起“城市漫步”,倡导市民不追求目的地、也不一定非得前往热门景区,而是用脚步丈量城市进行沉浸式“漂流”。与此相对应的,各地加紧建设的全龄友好、品质宜人的慢行交通系统,既给市民带来更好的慢行体验,也以细致入微的设计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为城市注入生机与温情。
绿起来,生活更美好。城市慢行系统在提升人们的生活体验同时,悄然间生动践行了绿色出行理念。与高消耗和高排放的机动化交通相比,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既节能又低碳,加快推进发展慢行交通系统,能有效减少燃油车使用频次和行驶里程,从而降低碳排放。有关数据显示,采用自行车出行,相比小汽车出行,每人每公里可减少0.17千克二氧化碳排放,1名小汽车使用者采用自行车出行,积少成多一年能减少1吨碳排量。在早、晚高峰时段告别开车出行,改为在自行车专用路上享受骑行乐趣,蓝天白云之下更加亲近自然,“出门有林荫,归途伴花香”的美好场景正在低碳出行当中逐渐成为现实。
“漫”城市,精彩更可及。城市既是人们生活的空间,还是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让一条条慢行步道将城市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地标串联起来,行走在步道上就是置身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听”城市古老建筑、传统街巷无声地讲述城市故事,在日常出行中随时触摸到城市历史文化的脉搏。在北京,可以从钟鼓楼走到万宁桥,再探访故宫博物院,来一场探求文化、熟悉城市的漫步;在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将古城门、古城墙、园林景区、市民公园和大运河苏州段巧妙“链”接,沿着步行道可以遍览整座城市文化景观……将历史建筑和古迹作为慢行系统关键节点,通过建设完善慢行步道,为恢复城市文化遗迹、保护文化遗产提供良机。
打造城市慢行系统成为我国许多城市未来交通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既能让市民通过慢行和慢骑,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又能推动公众转向绿色出行,促进建设绿色、环境友好型社会;还能整合公共空间资源、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和遗存、新建文化地标……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人行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推动现代生活与历史文化、休闲文旅实现有机融合,让城市慢行系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慢节奏、高品质出行方式,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郧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