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向“新”、以“质”致远,中国经济航船奋楫笃行

2024-12-27 10:43:3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即将过去的2024年,新质生产力在中华大地稳步发展,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中国经济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展现出充沛的动力和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广袤原野到繁华都市,从生产车间到研发场所,处处涌动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从白山黑水到南方海滨,从秦岭腹地到长江沿线,新质生产力持续迸发强劲动能,呈现出加快发展态势。一路向“新”,以“质”致远,中国经济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向“新”发力,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形势,我国经济之所以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离不开实体经济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更加迸发,加快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新动能新优势壮大。各地持续聚焦自身在大局中的优势、机遇中的优势、比较中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力驱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拓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新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攀“高”而上,高质量发展引擎强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创新。坚持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国的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传统产业蝶变升级,钢铁、纺织、机械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赛道崛起;未来产业加速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创新捷报频传……不遗余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开辟新赛道,未来产业勇闯“无人区”,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

以“质”致远,中国号巨轮高歌猛进。产业因“新”而兴,经济以“质”求进。陕西延安,机器人在田间穿梭,将苹果采摘装筐后,由无人运输车送往仓库;福建厦门,智能工厂将制衣时长由原本的3天压缩至3小时,一条产线同步制作超过50种服装;安徽合肥,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已完成130多个国家发送的量子计算任务……跃动数据连成向“新”趋势,量的积累孕育“质”的势能。积极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协同,有力驱动中国制造大踏步向中国智造、中国质造迈进,神州大地处处可见中国经济向新求质、换挡升级的矫健“身姿”。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时代以来,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让我们从中读懂优势和未来,倍增信心和底气。乘势而上、奋楫扬帆,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奋楫笃行。(高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