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诈骗手法形式多样 反诈民警教您如何防范

2020-07-08 17:48:03

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在进行中,每到这个时候,也是一些虚假信息和高考诈骗案件的高发期。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法分子的手段也不断翻新,一些出售所谓 “高考答案”、虚假院校招生等高考诈骗,披上信息化外衣后卷土重来。



日前,很多网络平台或交流群中都出现了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相关信息,卖家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内容,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尤其是高考的第二天,很多发挥不理想的考生总想通过购买考题的方式搏一把,事实上,这压根不是什么馅饼,而是一个陷阱。



连云港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反诈骗合成作战中心民警 耿东: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触试卷的人员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广大考生及家长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相信那些能提前拿到高考真题或答案的言论。不要在网上购买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是违法行为。



另外,有些不法分子声称可以花钱雇佣“枪手”替考,或者通过高科技手段帮助考生作弊。事实证明,也都是骗子。

连云港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反诈骗合成作战中心民警 耿东:网上流传的,能替考生代考替考的,基本上也是诈骗行为,一个是收取你高昂的费用,第二个其实也对你本身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损害你本身的利益。现在技术也比较发达,我们的无线电技术,防干扰的技术比较完备,替考和代考的几率非常小。

在高考结束后,部分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考生和家长不熟悉高考相关招生政策实施诈骗。有的声称不用看分数,只要花钱就能搞定;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连云港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反诈骗合成作战中心民警 耿东:高考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经过40多年不断改进完善,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监督有力、公平公正的考试招生体制机制。高考招生录取工作都是在网上进行,并严格执行已公布的招生计划,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更不会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警方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做到“四不要”: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听信来源不明的电话或短信;不要轻易转账;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或网址。而相关部门则应加强监管工作,为高考考生保驾护航。


《港城36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