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区高公岛街道柳河村:“诗画柳河”的现代渔村梦

2020-09-16 18:33:55

连云区高公岛街道柳河村依山面海,因“五柳先生”陶渊明在此筑堰防海而得名。曾经四处冒着袅袅炊烟的青色瓦房已被错落有致的精致小屋所取代,门前小道变得宽敞平坦却保留了曲折蜿蜒的美态,小道尽头远山层叠,登高远眺,一望无际的大海让人心旷神怡。在柳河村,海味不仅闻得到,也尝得到。



依依垂柳下,“柳河”的门牌石指引我们来到文笔峰广场远近闻名的奇石前,因平地上立起一块漂亮的山石而取名为“文笔峰”,3000多平米的广场干净整洁,老人在藤椅上纳凉聊天,孩子们在身旁追逐嬉戏,好一派怡然自乐的桃源意境!



回忆起过去的柳河,柳河村党支部书记胡海军的眉头就会不自禁地微微皱在一起:“几年前,广场边上都是乱搭乱建的破房子,一点规划都没有;边上是村集体的大仓库,很破旧,里面堆满了缆绳、毛竹、塑料杆。这一片杂草丛生,路面坑坑洼洼,老百姓晚上都绕着走。”


为了让小渔村的百姓也能享受城里人的生活,柳河村齐心协力对广场进行了拆迁,并建了一间十几平米的柳河村会客厅,小屋里满是书籍,墙上挂着老照片。跟胡海军见面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一身军绿色长袖长裤工装,手里抓着顶草帽,黝黑的皮肤上挂着豆大的汗珠,这位乡土气息浓重的村党支部书记散发出一种莫名的亲近感。会客厅是柳河村最热闹的地方,周末孩子们会聚到一起看书写字,家里来了亲戚带到会客厅里闲坐聊天,有客商来洽谈紫菜生意自然也是首选会客厅。“一个村就像一个大的家庭一样,我们用开放的心态、融合的心态,让一个800多口人的小渔村变得开放,有这样一个场所能让大家有机会常聚,累了到我们会客厅休息,一下子就轻松下来了。”胡海军说。



为进一步美化村庄环境,柳河村在山坡上种满了月季花,还把花苗送给了村民,村民们当宝贝一样在自家门前屋后全部栽种上,每逢花开季节,柳河便置身于缤纷花海之中。



昔日的柳河人大多划着小渔船出海捕鱼,而今柳河村仅紫菜加工企业就有39家,紫菜养殖让村民纷纷放弃旧鱼网,拿起了一张新“网”——互联网。胡海军告诉记者:“柳河村90%以上的老百姓从事紫菜养殖和加工,连70多岁的人都愿意到厂里打工,织网帘、刷贝壳,生产旺季时来打工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本村了。现在我们鼓励老百姓通过视频直播带货,把企业的产品销售出去。”村民张秀平的小儿子养殖紫菜,向村里的企业供应原料,没几年,家里的日子就大变了样儿。“以前我们住在小瓦房,现在都盖楼了,路路通,在这儿养老真幸福。”张秀平对现在的生活无比满意。



道路好了,环境美了,名气大了,外来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一些外来投资者看中了柳河的潜力,在当地发展起了民宿。村里也鼓励村民们多产业发展,把自家山上空置的房子利用起来,改造成民宿接纳游客,深度开发山林休闲旅游。仿若不经意间,诗画柳河、人文柳河、美丽柳河、幸福柳河的现代渔村梦已然变为现实。




来源丨FM10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