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行“一带一路”》“新模式+新工艺” 中亚钾肥实现“三零”过境

2020-09-23 18:31:50

近日,82箱乌兹别克斯坦钾肥通过中欧班列过境连云港港,海运至东南亚,在连云港海关创新监管模式、中哈物流基地创新装船工艺的双重加持下,在连云港港首次实现了过境中亚钾肥“零等待”、“零货损”和“零污染”的“三零”目标,过境效率提升75%以上。

据了解,这批钾肥共有82个集装箱、累计2156吨,通过中欧班列运抵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后,直接卸载分流至集装箱码头,实现了中哈物流基地与海港码头间的无缝衔接。这种“船站直取”的监管模式,实现了过境钾肥“零等待”,不仅通关效率提升了,“不落地”联运方式也使成本进一步降低了。

房军 连云港海关驻港区办事处副主任:为全力保障中欧班列高效运行,我们将过境集装箱车船直取零等待的自贸区创新模式,复制在东行过境货物上,通过提档升级海关多式联运辅助系统,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实现过境货物分流电子化、全程无纸化操作,同时也实现了中亚过境钾肥的零等待,零损耗,零污染的“三零”目标,过境效率提升百分之75以上。

在装船环节上,该批过境钾肥首次采用了集装箱翻转吊具,可将箱装钾肥直接打散入舱,货物全程不落地,并实现“零货损”、“零污染”作业。这是继今年7月份首列“集改散”钾肥成功过境后的装船工艺创新,相比原拆箱抓料装船作业方式,节省了拆箱环节,拆箱装船环节原来至少需要2-3天,新工艺仅需要7个小时。

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左学梅 :通过创新模式,我们的钾肥有了一个逐步增长的态势,今年,我们钾肥过境量达18列,近两万吨。

今年1-8月份,连云港中欧班列累计完成418列,同比增长41.56%。随着新模式、新工艺的成功运用,通关作业效率的稳步提升,为更多中亚地区货物探索了新的运输方式和通道,有望进一步拉动东向回程货源增长。

《连云港新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