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加快耐盐碱水稻研发培育推广

2020-11-09 20:03:21

记者今天从市农科院了解到,由他们研发培育的耐盐水稻品种已经成熟。近年来,我市农业科学团队通过对耐盐水稻品种的选育,为盐碱地开发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在位于青口盐场的市农科院耐盐碱水稻试验基地,工人们正在将稻谷脱粒,除去杂草杂质,准备进行测产。据了解,我市作为沿海城市,盐碱滩涂面积较大。为充分利用现有土地,提高水稻产量,我市农业科学团队从2010年起就专注于耐盐水稻品种选育工作。经过不断筛选,目前已有盐田育1号、连鉴7号、连鉴9号等多个耐盐水稻品种在试验推广。

市农科院水稻研究室主任 王宝祥 :去年育成了“盐田育1号”,今年把这个品种进行大规模示范,在盐碱度千分之三左右的田里进行示范种植,效果也是蛮好的,产量一般在500公斤左右,口感也很好。另外,我们还有连鉴6号、连鉴7号、连鉴8号、连鉴9号。连鉴9号是糯稻带香味的品种,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市农科院耐盐碱水稻试验基地共有70亩地,先后种植了近100个耐盐碱水稻新品系,年年淘汰,优中选优。下一步,将加大耐盐碱机理方面的研究,并研发新型肥料,缓解水稻盐害,通过基因编辑、转基因等方法,加快耐盐水稻品种培育。

市农科院水稻研究室主任 王宝祥 :现在大部分耐盐水稻,在正常田里育秧或者在工厂里育秧以后,直接到盐碱田里去插秧。因为水稻苗期受的盐胁迫比较大一点,研发一种新型的肥料可以缓解苗期盐胁迫,对推广耐盐碱水稻会有很大的意义。

据了解,市农科院是袁隆平院士牵头的“海水稻”研发中心的重要参与单位之一,也是国家首批通过黄淮海“海水稻”生产试验的5个常规粳稻品系之一。我市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开展相关技术研究以及基础应用性研究,为黄淮稻区沿海滩涂的复垦改良提供优质水稻种质资源。

《连云港新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