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心”扶贫托起小康梦

2020-12-06 22:38:04

全面小康从来不是单纯的数字清零,而是深刻的社会进步。那么小康奔的是什么?记者一路上都在追寻这个问题,在宽敞明亮的扶贫车间里,是工人们心满意足的笑脸;在雨后春笋般的扶贫产业园里,是家家户户有门路的底气;在驻村帮扶的“第一书记”眼里,是为困难群众解决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在通往小康生活的路上,我们看到每个人都有劲头,更有奔头。

位于东海县青湖镇的连云港茉织华服饰有限公司,是周边村镇老百姓心里出了名的“牛企”。不仅仅因为这里年产400万件世界知名品牌服装,更重要的是为2000多人带来了就业机会。2万平方米的扶贫车间里,裁剪、缝纫、检验,各个岗位忙而有序,很多人曾经是没有收入来源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这其中还有人脱颖而出,从没有工作经验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了公司的中层干部。

连云港茉织华服饰有限公司缝纫一车间大组长 付海玲:工资也在提升,几乎每年都要增长百分之几,八年来从2000多上升到5000多,工资是翻倍了,家里楼房也建了,也在东海县城买了房子。

管理着7个大组、将近200名工人的付海玲浑身上下都透着自信干练,谈起她从脱贫致富到收获职业价值的故事,很多工友都说,这得益于车间用心地开展技能培训和制定多劳多得的奖励机制,不论服装款式更新有多快,他们也总是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新技术。 

连云港茉织华服饰有限公司工人 程云左:辅导多,都由大组长、组长指导,新款上线基本都要辅导,一上线都教我们,产量出来了,钱也可以拿多了,效益也提高了。

今年9月份刚入职的万海州,虽然还没有适应拷边机一类的机械化操作,但手却巧得很,心也特别细。付海玲正是看中了他专注有耐心的性格,将他调整到了模板机工序,半个月锻炼下来,口袋盖绗缝就能操作得又快有准,和模板尺寸分毫不差。

连云港茉织华服饰有限公司工人 万海州:领导经常过来指导我,手把手教一下,不懂的地方问一下,让他们会告诉我。你现在效率提升怎么样呢?现在效率可以,比刚来的时候好多了。待遇上呢?我刚来的时候能拿一个月2000多,现在越来越熟练差不多能拿到全厂中等水平。

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让昔日的贫困户们实现了稳定脱贫,最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订单式”“点单式”培训,因人而异的用工方式也解决用工单位与劳动技能供需矛盾。当然,扶上马更须送一程,防贫“补血”发展扶贫项目,才是贫困户真脱贫、不返贫的重要保障。

青湖镇党委委员 王平:2020年我镇利用省奖补资金65万元,建设齐庄村物业出租建设项目,每年低收入农户收益达到6.5万元,同时,利用省奖补资金123万元,建设青湖镇购买门面房项目,每年低收入农户收益达到12.3万元项目。项目收益一定程度上增加低收入农户的收入,带动低收入农户脱贫。

源之于扶贫,用之于人民。扶贫资金管理严格规范,扶贫资产运营透明高效,才能真正脱贫致富和防贫兜底。我市通过开展扶贫资产“123”专项行动,摸清扶贫资金的投入、形成的资产及收益等情况,“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7.06亿元,形成扶贫资产1306个,全部确权颁证,扶贫资产累计收益1.02亿元,也全部打卡到村到户。

东海县:探索实践了扶贫资产确权“七步法”,即:摸清家底、备案登记、现场核验、公开公示、设立标牌、确权颁证、资产建档。目前,全县扶贫项目资产全部完成确权登记,拥有了“身份证”,确保扶贫资产不流失,持续发挥效益,逐步释放“滚雪球”效应。

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时刻警醒我们:扶贫工作必须踏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走心”扶贫一定能托起小康梦。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政府扶贫办副主任 王洪波:我们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完善防贫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对重点群体的监测预警。特别是要把防止两类人群,脱贫不稳定户和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的情况作为监测的主要内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连云港新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