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崭新生态屏障 “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稳步推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蓝色海湾”整治是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之一。连云港拥有大陆标准岸线204.82公里,其中40.2公里深水基岩海岸为江苏省独有。近年来,我市瞄准建设“美丽新城”目标,大力实施“蓝色海湾”整治项目,恢复滨海湿地和岸线的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美丽海岸线。
临洪河口的蓝色海湾项目建设现场,浅滩上“天凤号”大型绞吸船正持续发力,与之连接的长约3公里的粗大管道沙沙作响,管道端口处扬起深色泥沙海水混合物,将成为新岸线的有益补充,有效进行岸线修复和地型再造。为提升遏制海州湾滨海湿地退化趋势,我市早在2017年就提出建设连云新城蓝色海湾的构想。项目获得国家“蓝色海湾”3亿元专项资金补助,由市城建控股集团负责建设,它依托原有生态资源优势,构造拥有独特景观的生态海湾,通过修复滨海湿地、修建人工沙滩、实施海堤生态化改造和生态景观廊道建设等,打造崭新的滨海生态新城形象。
建设单位还与中科院江苏植物研究所、连云港市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加强盐碱地土壤改良和耐盐碱植物选育培育技术攻关,培育了颇具观赏性的二代柽柳,目前已在临洪河口岸线整治项目上成功试种,已累计完成约200亩耐盐碱植物栽植和驯化。
由于此前海堤建设过度依赖工程的“硬措施”,忽视了岸线生态的“软功能”,生态修复正是完善了相应的软指标。相关单位还借此在这里开展了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水下地形勘探、海洋水文测量、人工沙滩数模物模等专题调查和研究工作,并编制完成了岸线整治、湿地修复项目的可研报告。
据了解,2022年6月项目完工后,在完成岸线修复和地型再造之余,我市还将完善项目技术方案,持续进行复杂的滨海湿地维护与管理养护,确保湾内潮间带能够随着潮汐露出海面,为海量迁徙候鸟营造广阔的觅食空间,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海滨新城区生态美景。
来源:连云港新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