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圩新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绘就富民兴村新画卷
共同富裕就是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徐圩新区出台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特色小镇实施方案,紧抓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培育引导村集体搭建供应链、管理服务、劳务派遣等平台,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拓宽致富门路开通“绿灯”。
在徐圩新区安置小区香河新村,记者看到,一栋栋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平坦的硬化道路与小区绿化相映成景,宽敞的广场上老人们或健身,或拉着家常,十分和谐。搬迁到这的香河村村民金士萍告诉记者,以前一家五口人住在阴暗潮湿的土房子里,虫子多、墙面上都发霉,现在搬到了180多平方的楼房,居住环境比以前好了不知多少倍。
徐圩街道香河村村民 金士萍 :我从老村,搬到这边来,我心里面啊非常的满意,很好。现在我们家是180多平方,每个人还有80块钱补贴。
金士萍口中的补贴,是徐圩新区启动村庄整体搬迁工程以来,实施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中的养老金补贴、菜金补贴等,村民不仅不用多掏钱,每个月还有结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仅如此,家家都装了天然气,出门就是公交站台,周边还配套了教育、医疗、社区管理等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服务。今年以来,像金士萍这样易地搬迁喜迁新居的村民还有700多户。
徐圩街道香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治臣 :通过这一次搬迁,大家都住上楼房,原先在外面打工的,包括我们徐圩新区整体发展是越来越好,欣欣向荣的,原来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陆陆续续都往回回。
在党建富民新村政策引领下,香河村和东山村在2020年全部实现了股权制度的改革,成立了香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东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变成了股民。为了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享受新区发展红利,新区围绕石化基地建设需求和园区上下游产业链,发展食品供应、劳务派遣、外包服务等配套关联“订单”业务,许多本村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就业。
徐圩街道香河村村民 刘芳:从我来了以后,原来徐圩建了这么多小区,盖了这么多工厂,有这么多就业的机会,而且工资比新浦还要高,福利待遇比新浦也要好一些,新浦有的,我们都有,那为什么不回来呢?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区下辖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640万元,是去年全年收入的2倍,50多名农民就地转化成为“职业农民”,人均月红利收入达3000多元。
徐圩新区机关工委副主席、徐圩街道两村经济书记 朱小宝:我们做了一个初步的统计,徐圩新区两村的纯收入大概在3.5万每年。就业除了国有企业安置,每家安置一个工人,其他的随着徐圩新区的发展,只要有自己的技能,都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