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统筹优化生态空间保护 建设大美山海港城
根据省政府印发《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我市目前最终确定了13大类77块陆域生态空间保护区,总面积1728.18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国土面积的23.18%。为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我市紧紧围绕“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总体目标,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督、保障生态安全,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最优生态基底。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生态空间保护区管理方式,出台《连云港市承接江苏省委托用地审批权工作的实施方案》,细化生态环境部门具体职能、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沟通,明确具体职责分工。分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重点摸清生态保护空间内物种分布情况,加快健全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机制;严抓“绿盾”专项行动问题点位,开展全市自然保护地排查以及回头看行动,安排生态红线补偿资金用于各地生态红线内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大力推进石梁河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通过涵养林带与湿地环境的重建,将修复石梁河水库自然生态环境,打造全市乃至苏鲁两省交界处的生态廊道,提升生态功能,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
市生态环境局自然处科员 江楠:我们将全面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保护方针,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摸清全市绿色生态“家底”;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逐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积极打造石梁河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深入开展石梁河库区截污治污、退围还湖、养殖整治、廊道及河口湿地生态修复等工作,进一步推进石梁河清水进城工程,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为更好保护生态空间保护区,守护港城碧水、蓝天、净土,让生态环境成为港城靓丽名片,我市将深入实施国土空间修复、改善淡水生态环境、营造多元化的生态景观,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城市政策和决策,纳入管理部门日常工作中;定期对我市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管控区等重点保护区域的人类活动情况进行遥感监测,掌握最新动态,保证生态功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市生态环境局自然处科员 江楠:下一步,我们将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围绕“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总体目标,科学优化调整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督、保障生态安全、打造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美生态底色。
《连云港新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