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徐大勇:扎根科研沃土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来,全国政协委员、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发挥农业专家特长,围绕“三农”领域,为民生和地方发展献计献策。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徐大勇心系农业科研,又将带着新的提案赶赴北京。
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徐大勇提交了关于种业振兴等6个提案或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办理。
全国政协委员 徐大勇:有的品种它周期长,见效慢,比如说猪的育种,鸡的新品种选育,好多同志不太愿意从事这些周期长的一些生物育种,去年提案我也提到了我们国家针对生物育种,国家应该有个长期的规划,长期的支持机制,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能够尽快地解决我们国家育种的短板,解决“卡脖子”问题。
为了提高我国种业核心竞争力,徐大勇还提出国家要做好顶层设计,在政策、资金、科研力量分布等方面,根据不同产业需求,做好规划,选好突破方向。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徐大勇到田间地头、市井街巷了解社情民意,不断建言献策。今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他总结一年来的调研情况,精心准备提案和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 徐大勇: 一个是关于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发展问题,因为在我们国家地市级科研院所是一个很大的科研力量,但是目前在发展过程当中也碰到很多难题。所以今年我形成了一个提案,呼吁有关部门来重视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发展,解决他们发展过程当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和难题。
今年是徐大勇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第五年。这位获得国家多项发明专利、选育出多个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农业专家,每年有一大半的时间泡在水稻田和实验室里,把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都倾注在希望的田野上。
全国政协委员 徐大勇:今年我们选取的水稻品种达到历史的最好水平,我们有15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审定,这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了,15个品种类型丰富,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推广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
《连云港新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