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 节能先行》连云港市建设“绿色工厂”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在我市,绿色、低碳理念已逐步融入工业经济发展。市节能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持续开展创建辅导,培育跟踪,加快构建绿色发展体系。2021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1家,省级绿色工厂9家,指导推荐1家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获得工信部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准入资质。
冻干制剂是国家级绿色工厂--正大天晴重要的制剂类型之一,在企业的生产车间内,经过节能改造的5台冻干机设备,实现了进水口阀门独立控制,箱体和板层分开管路清洗的方法,每年可节约用水资金22万元。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安全总监徐光星:通过对冻干机清洗方式进行改造,改造后单台冻干机每年可节约水量约612吨。海州八车间将普通灯管替换为LED灯管,年节约用电6.1万度。
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中的“模范生”,正大天晴在生产线中的各个环节寻找“节能增效”的突破口,相继推出能源管理系统、绿色办公、仓库等建筑屋顶闲置面积安装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一方面杜绝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提高资源利用率。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安全总监徐光星:目前并网发电270万度,同燃煤火电站相比,每年节约标准煤552.2吨,三期光伏发电项目正在积极储备中,预计年发电量132.5万度。
正大天晴只是我市推动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建设“绿色工厂”的一个缩影。“十四五”以来,我市着力构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建立了“动态储备,分批培育,逐级创建”的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创建工作模式。
市工信局节能与综合利用处一级科员冯珊珊:我市将全面梳理全市重点企业基础情况,优先选择管理层绿色意识强、绿色化基础条件好的企业(园区)纳入绿色制造培育计划,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梯次培育企业库,分类施策开展孵化培育。定期邀请专家对企业开展专业化辅导,提升企业在产品生态设计、管理及生产过程管控、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以及节能节水改造等方面的水平。
以国家级“绿色工厂”为引领,“绿色风暴”不断刮进企业车间一线。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2家、绿色工厂7家、绿色产品2个,省级绿色工厂15家,市级绿色园区1个、绿色工厂17家,基本实现重点医药、石化和钢铁企业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全覆盖,示范创建工作位列苏北第一。
《连云港新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