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解密西棘荡村的“幸福密码”:废旧渔网变身绿色产业
西棘荡村位于江苏的最北端,过去是远近闻名的“穷村”“乱村”,如今已成为苏北地区排得上号的工业经济强村、全国文明村、江苏最美乡村。在这里,一张张废旧渔网见证着小村华丽的蜕变。
走进西棘荡村,新居错落有致、村道整洁畅通、村社环境优美,一幅引人入胜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在棘荡农民创业园,一辆辆叉车将打包好的尼龙颗粒装车,即将发往世界各地。
赣榆区西棘荡村村民 滕召团 :这是废旧渔网加工后的尼龙颗粒 可以做为很多塑料制品的原材料 市场价大约每吨1万2 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村的致富法宝。
西棘荡村离大海不远,有的村民以打渔为生,废旧渔网随处可见。过去这里荆棘丛生、交通闭塞,产业发展乏力,西棘荡村的“穷根”越扎越深。村书记钟佰均带着村干部跑市场、搞调研。一个偶然机会,他发现了废旧渔网的独特价值。
赣榆区柘汪镇西棘荡村党委书记 钟佰均:当时我在这周边渔村考察的时候 就听说旧渔网可以加工成尼龙颗粒 所以我就想 我们苏北沿海废旧渔网资源丰富 为什么不变废为宝呢 把我们这个产业能够做大做强
在村委会的努力下,当地拉来了100万元的投资建起了尼龙加工公司。村民们保守,钟佰均便挨家挨户打电话鼓励大家自主创业;没有资金,钟佰均以个人名义进行担保。最难办的还是供电紧缺的问题。此时的西棘荡村还用着25寸的柴油机,柴油机功率不够,只能将渔网压制成粉末,无法压制成颗粒。当地供电公司了解到实情,在用电都非常紧张的时期,毅然决定给西棘荡村免费安装了1台315千伏安容量的变压器,顺利解决了工厂用电难的问题。迈入低碳环保新时期的同时,西棘荡村也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尼龙颗粒加工专业村,每年要用掉全国80%以上的废旧渔网,全村90%以上劳动力从事尼龙颗粒加工。
赣榆区柘汪镇西棘荡村党委书记 钟佰均:在主导产业的带动下 西棘荡村现在更加注重绿色产业发展 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 实现税收达到了4500万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600万元 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了4.25万元 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8亿元
产业旺了,村级收入增加了,村里为民办实事的“腰杆”更硬了。西棘荡村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村庄道路、排水、绿化、亮化进行修建,形成“三纵三横”道路网。村民们现在都搬进了村里统一新建的小洋楼,同时利用村企和居民区闲置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系统,为工厂和居民区提供绿色电力,每年可以发电545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43吨。
国网赣榆区供电公司柘汪供电所所长 李祥晓: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守好村民的钱袋子。我们在西棘荡村建设了低压交直流混联的智慧配电系统,不仅用电成本更低了,还能够实现用电故障的快速隔离和自愈,用电可靠性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