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耐盐碱水稻完成测产 亩产近570公斤
25日,在市农科院耐盐植物试验基地,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专家对耐盐碱水稻品种进行收获测产。经测评,“连鉴12号”水稻品种在土壤为千分之五左右、灌溉水为千分之三左右的盐碱地上,取得了每亩564.85公斤的水稻产量。
在青口盐场的市农科院耐盐植物试验基地,测产专家拿着卷尺测量地块面积。测量完毕,市农科院工作人员用镰刀把水稻材料收割成几堆,然后进行现场脱粒测产。据了解,这次测产的连鉴12号种植试验田土壤初期含盐量是千分之五,水稻材料全生育期灌溉盐度千分之三的咸水。今年5月初播种,6月中旬插秧,10月中旬进入完熟期,接下来将对其相关性状、抗性及丰产性进行考察,进一步扩大示范范围。
博士 市农科院水稻研究室副主任刘艳:连鉴12号它是今年进入国家耐盐碱区试试验第二年,稻米抗性是中抗的水平,并且它的米质达二级,这是表现非常突出的一个品种。对于我们已经选育出的耐盐碱水稻品种盐田育3号、4号,我们今年也在沿海地区一些农场进行了大面积的布点、展示示范。
作为沿海城市,我市盐碱滩涂面积较大。目前,全市可供开垦种植含盐量在千分之三左右的中度盐碱田块面积大概在3.05万亩左右。据现场测产专家介绍,此次测产的两个水稻材料非常具有代表性,从测产结果来看,粳稻的生产水平已经基本接近了大田常规种植的水稻产量水平。
市农作物技术指导站站长 推广研究员胡曙鋆:市农科院这两年围绕耐盐水稻主要做了,一个是耐盐水稻品种的筛选和耐盐水稻品种的选育这两块工作。从目前来看,已经基本上初见成效。为我们连云港市下一步在中度盐碱的田块,提高水稻的种植生产水平提供了科技的支撑。下一步,我们全市推广部门将进一步扩大推广种植耐盐水稻的品种,以提高实现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地。
《连云港新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