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组装师”:寒风中的坚守
为持续推进落实“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立足百姓视角、挖掘鲜活素材、讲好港城故事,本台从今天起推出“到一线去 到基层去 到群众中去”专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称作“列车组装师”。他们的职责是对到达的列车进行解体,再根据到站方向组成新的车列,他们被称为保证货运列车安全行驶的最后一道防线。
上午八点,在云台山站场站内,调车长陈玉成所在的调车组接到了调车任务。本次编组一共65辆车,预计耗时2个小时。
撤除防溜、提钩摘管、上下车,调车组作业人员需要连续不断地弯腰俯身、上下车梯。为保证人身安全、提高作业效率,他们穿着不能太厚,戴的帽子必须露出耳朵,作业时戴的手套也不能太厚。
记者观察到,调车员们手背上的皮肤因为常年在室外劳作已经变得又干又硬。云台山站主要服务连云港港口及附近中间站车流的到发编解作业,下行组织空重专列为港口整列装车创造条件,上行组织跨越徐州北站的一站直达列车。云台山站共有31股道,其中调车场16股道,从车头到车尾近1600米的距离,调车人员长年在户外,24小时不间断作业。每班作业上下车200多次,下蹲起立170多次。在石渣轨道上,每人每天要走10多公里,近两万步,一双劳保鞋最多能撑三个月。
上午10点多,陈师傅的调车组完成了调车作业任务。随着一声响亮的火车鸣笛,列车满载铁矿砂缓缓驶出云台山站,一路向东飞驰而去。
《连云港新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