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70年壮丽前行港城人 新时代高质发展再扬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港城人积极主动抢抓战略机遇,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百姓生活水平节节提高。
89岁的老人张学亮,再一次来到位于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内的新亚欧大陆桥0公里处。看着东方桥头堡标志,抚摸着台基上的刻字,老人回忆起了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那是1949年6月,他来到港口做一名工人。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连云港港,一年的吞吐量仅仅五六万吨,张学亮在港口三个礼拜赚到的钱只够买两盒火柴。为了养活一家七口,他曾到盐圩地兼职挑盐。新中国成立后,连云港港迅速恢复生产,1950年就完成吞吐量11.1万吨。此后,吞吐量的纪录被不断刷新,2018年完成2.36亿吨。港口综合功能日趋完善,航道等级30万吨级,拥有集装箱、铁矿石、煤炭、液体散货等万吨级以上泊位70个,形成了以连云港区为主体,以赣榆港区为北翼,以徐圩和灌河港区为南翼的“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布局。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连云港港的70年巨变,是新中国成立70年我市辉煌成就的缩影。70年间,港城从一座落后的海滨小城成长为现代化海滨城市,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跃升到2771.7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265.2倍、1949年的2309.8倍。
70年间,港城快速形成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连盐、连青铁路开通,连淮扬镇铁路、连徐高铁正在建设,“高铁时代”已经到来。开放载体加快建设,从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到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集聚发展新动能。现代化工业体系正在形成,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三新一高”、临港石化等重点产业蓬勃发展。城市建成区已达到223平方公里,快速公交、海滨大道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高标准创成全国卫生城市,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新时代,港城步入了“高质发展 后发先至”的新征程,一年打基础、两年大突破、三年见成效。在大突破之年,全市上下狠抓项目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港城36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