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人物)“扶贫战士”戚国义 两踏征程播撒“希望”
戚国义是省税务局副调研员,2016年起被派驻灌云县扶贫,任省委驻灌云县帮扶工作队临时党委副书记,并先后成为两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用汗水与智慧,把一块块“贫困”的土地变成了“希望”的田野。他被称为“扶贫战士”,并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
深秋时节,灌云县同兴镇同兴社区反季节养殖的第一批小龙虾,到了蜕壳阶段。戚国义和技术人员每天都到养殖户的大棚里,查看龙虾生长情况。这批小龙虾将在两个月后上市。
同兴社区位于灌云县东北角,自然资源不足。2018年戚国义刚来这里扶贫时,迎接他的是村集体账户近116万元的负债。
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摸底,戚国义列出了铺建水泥路、危房改造、修建下水道等11个项目。目前,76盏路灯照亮了同兴社区的各条主要道路;2条3米宽的水泥路打通了农副产品往外运输的通道;新修的400米下水道让村民的家门前再也没有淹过水。
脱贫靠的是产业。经过一年多的调研,戚国义决定发展反季节养殖小龙虾项目。如今,一期项目的33个大棚、66个池子逐步投入使用,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66万元的收入。同时,他还筹资为同兴社区建设了3个标准化厂房,并吸引了企业入驻,厂房出租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33万元收入。
57岁的戚国义,是这届省委驻灌云县帮扶工作队年龄最大的队员。成为同兴社区第一书记,是他连续第二届参加扶贫。2016年2月,随着省扶贫攻坚战的打响,戚国义来到苏北地区12个重点帮扶县(区)之一的灌云县,成为东王集镇盐河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目前,来到盐河村,可以看到平坦的水泥路,道路两边是大片大片的稻田,这是年产近8万公斤依然供不应求的五彩米,市场售价可以达到每公斤20元。一座座光伏发电站静静地矗立着,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2万元。光伏发电站的旁边是精品水果采摘园。这个季节,火龙果的采摘季即将结束,这里的火龙果口感好、味道正,年销售额30多万元。这些,都是三年前戚国义引进的扶贫项目。
《港城36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