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个人随手拍交通违法行为将成处罚证据
通过手机,对别人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举报,这样的行为国家允许吗?日前,公安部公布了《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提倡公民通过“随手拍”的形式,举报交通违法信息,并将这种方式推行到全国。这也意味着将会有更多人可以参与到交通安全治理工作中来。
一直以来,交通违法治理都是社会治理的一大难点。开车玩手机、不系安全带、车辆乱停放、行人闯红灯、大货车超载、电动车乱钻……各种交通违法时有发生。而如果仅靠交警部门来管理,往往受警力所限,有点力不从心。日前,公安部公布了《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如果这项法规正式出台,那么意味着国家将允许跨省份异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违法信息录入后当日即可向社会提供查询。对于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影像资料“经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处罚的证据”。也就是说,国家将鼓励个人举行交通违法行为。
而“随手拍”要解决的正是交警对交通违法看不到、管不到的问题。其实,“随手拍”并不是什么新举措,今年年初,我市便推出了交通违法举报平台。
今年我们栏目播出的《面包车驮床垫路上跑 街头演“特技”太危险》、《一司机开车时竟把脚伸出窗外 “晒脚哥”受处罚》两篇新闻,素材均来自市民“随手拍”。
记者了解到,“随手拍” 对整治不文明驾驶行为的确是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其实,不光是咱们这,广东、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早早就推出了“随手拍”举措,而且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正是因为基于这样的经验,公安部才打算将“随手拍”纳入交通违法处理程序,在全国推广实施。交警部门提醒,市民在“随手拍”的时候,还需要注意自身安全。比如说,正在开车过程中,是一定不能拍照取证的。在拍照的时候,一定要全面,从多个角度拍下交通违法行为,特别是车牌号一定要拍清楚。 《港城365》记者 报道。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让人民群众成为交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随手拍”举报违法行为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此。期待“随手拍”能够成为遏制交通违法的新利器!
《港城36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