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带你看两会)搭乘“互联网+” 快车 让百姓“舌尖”安全看得见
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始终是老百姓关心的焦点。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相对来讲,起步的也比较晚,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可以保障市民们舌尖上的安全,让市民朋友可以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呢?
市政协委员 光明眼科医院院长 管学刚:第一我建议食品安全应该建立一个很好的供应链,采购过程中的监管机制和控制。第二在从业人员中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包括他的烹饪技术和过程我们要有一定机制来管理。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市人大代表张霞也表示,加强食品各个方面的管控与监督,可以有效的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市人大代表 赣榆区中医院护士长 张霞:我们在临床上常见各类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来源于餐饮食品。我认为应当加强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加强各个方面的控制与监督,使餐饮业规范化、标准化、安全化发展。
而作为与群众距离最近的街道基层干部,市人大代表王玉梅则希望,在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外,还应重视相应的宣传教育和示范引导。
人大代表 浦西街道党工委委员 办事处副主任 王冬梅:重视食品安全知识大众科普,不仅是普通饮食,还有保健食品等相关选购知识,让居民能够更加科学、理性的选购安全、放心的食品。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在不断深化改革,落实责任主体,拓宽监督渠道,探索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监管方法。在瀛洲菜市场一家“明厨亮灶”示范店,记者发现这里可以通过视频画面,看到这家酒店后厨的各个角落,食材的保存、制作、添加等各个环节一目了然。对此,市民龚先生表示,像这种可看、可视、可查的餐饮环境,肯定是他首选的就餐地点。
市民 龚先生:厨房厨师操作的我们都能看到,主要吃的就是一个放心,他还有4D厨房,我们作为食客,作为市民,我们可以进去参观。
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全市获证餐饮服务提供者“明厨亮灶”总数达5200多家,学校食堂“明厨亮灶”616个,实施率达99.5%,让群众随时可以进行“看得见”的监督。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共有食品从业单位近2万家,虽然市场监督管理局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但是食品从业单位和监管人数的不匹配,食品安全监管之路还任重道远。市政协委员张四银告诉记者,在这次两会中她带来的提案是建议我市尽快探索搭建“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平台系统,希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共同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市政协委员 市质量技术综合检验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 张四银:食品质量安全的各个环节、制作过程、各个区间,只要能影响到食品安全的,我们都可以全覆盖的食品监控。通过APP系统,通过我们的手机,通过我们的监管端直接远程查看、监管。让我们的食品从业单位和监管人员以及消费者参与到当中去,真正实现三位一体的食品监管模式。
《港城36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