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谨防填报高考志愿的“陷阱”

2020-07-24 19:40:13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诈骗分子利用电话、短信、或者直接寄录取通知书等方式,引诱考生报名,骗取钱财。这时候,高考生和家长们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防止掉入诈骗分子的陷阱,否则赔了钱,又耽误报名上学。



高考成绩出来后,填报志愿、高校录取等工作将逐步展开,而一些高考招生诈骗陷阱也进入高发期。诸如花钱进名校,内部有名额、有生活补贴等,记者采访大学生了解到,他们曾收到过没有报名的录取通知书。




大学生:分数过了之后,会收到一些不知道的学校寄来的通知书,当时也觉得挺莫名其妙的,然后也没有怎么管。

大学生 :成绩还没有出来时,就收到了2到3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然后当时就感觉非常的奇怪,也打了相关的电话咨询,发现都是一些骗局。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一些招生诈骗披上信息化外衣后又卷土重来,我市公安部门梳理出常见的诈骗“陷阱”,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注意防范。首先是网站陷阱,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群发短信,声称可以查询各种招考信息。




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 滕建:现在查分阶段会有一些虚假的查分网站,诱导考生和家长登陆之后,要求考生和家长录入一些考生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以及银行卡号等信息,包括报考的那些院校这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网站获取之后会进行收集整理,进行贩卖,或者为下一步的精准诈骗实施做好一种犯罪准备。




第二大类陷阱是直接涉及钱财的诈骗方式。不法分子打着“花钱进名校”“购买点招名额”“领取教育补贴”“申请助学金和高考补贴”的幌子,引诱考生和考生家长给钱,然后逃之夭夭。对此,警方提醒,凡是需要先给钱,或银行转账的,都不能相信。

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 滕建:很多犯罪分子会发送一些有关高考内容的短信息给考生和家长,这里面都带有一些木马的链接,一旦点击之后,木马就会植入到受害人的手机中,然后对受害人相关的银行卡信息进行窃取,拦截相关的短信息获取验证码,把银行卡中的钱转走,实施诈骗的目的。




第三类陷阱主要是利用高校的名义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利用“伪造录取通知书”“缴纳学费生活费”“更改专业”等信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对待此类诈骗,学生要先仔细辨别,切勿轻易转账汇款,交学费时可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学校官网、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站查证,转账钱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在你身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