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育苗“科技范儿”开启新时代大丰收

2020-08-18 18:31:25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人们最喜爱的主食之一。近年来,水稻产业不断发展。江苏省连云港市水稻生产一直坚持着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种植效益的发展思路,实现了水稻的高产、稳产目标。近几年,咱们市农科院运用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可谓是满满的“科技范儿”,让一块块农田“丰产丰收”。

随着市农科院水稻品种的不断研究开发,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有特色的水稻,如适宜秸秆还田的脆杆水稻品种和能在盐碱地上种植的耐盐水稻新品种,是市农科院育种团队多年潜心研究出来的成果。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室主任 王宝祥 :我们连云港市水稻研究室主要从事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主要研究方面比较多,包括常规粳稻育种,杂交粳稻育种,还有杂交籼稻育种,这是我们三个主要育种方向,另外我们现在也发展一些基因编辑育种,还有一些组织培养育种,在这方面因为这几年技术发展比较快,十三五以来我们一共选育并申请的品种的有14个。



市农科院水稻研究室还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建立了水稻分子育种平台,目前已建立起完备的稻瘟病鉴定平台、水稻耐盐碱鉴定体系和水稻高效花药培养育种体系,为快速鉴定水稻抗性基因和新基因在水稻育种中的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室科员 孙志广:我们育种的时候选择,要对性状进行选择,性状都是有基因控制的,那么以前的时候我们是不知道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在哪个地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现在有这个技术,可以把我们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定位到某一个非常小的距离,然后我们就知道它那个基因的位置,然后然后我们对它经过遗传转化的方式,可以把它给进行互补和敲除,达到对这个基因进行确定的这样一个过程一个技术。



市农科院水稻育种团队针对我省淮北稻区近年来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通过大量引进筛选高产、抗病资源,采取导入抗源提高抗病性、提高穗粒数增加单产等育种策略,先后参与育成并通过审定水稻新品种多个。目前市农科院水稻室共有40多个品系正参加省级或国家品种区域试验。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室主任 王宝祥 :典型的品种就像连粳7号超级稻品种,它这个满足高产的需要,另外一个近年来我们育成了一个连梗15号,它是一个能适应我们苏北地区轻简化栽培的一个品种,尤其适应当前我们现在直播稻的比较多的一个情况,另外这几年,我们因为现在育种技术的发展,新兴的(育种)技术都得到了应用,最典型的就是基因编辑这个技术。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农科院有9个水稻新品系陆续进入国家、省级各类耐盐水稻区域试验,今年进入国家耐盐区试和江苏省耐盐区试生产试验的品种3个,耐盐水稻新品系盐田育1号和连鉴23号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这将为黄淮稻区沿海滩涂的复垦改良提供优质水稻种质资源,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室副研究员陈庭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对于水稻的营养品质需求也逐渐提高,而且是多元化的,比如像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比较高的一种类型,就是高抗性淀粉,适用糖尿病人食用,还有一般蛋白质含量比较低的,适合普通人食用就是优良食味的(连粳)130,还有是那个高血压病人用的,就是降血压的水稻。



我市作为沿海城市,盐碱滩涂面积较大,为充分利用现有土地,提高水稻产量,从2010年起,我市农科院就专注于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工作。经过不断筛选,目前已有盐田育1号、连鉴7号、连鉴9号等多个耐盐碱水稻品种在实验推广。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室主任 王宝祥 :我们有一批耐盐水稻获得了突破,并通过了我们国家组织的耐盐水稻生产实验,预计今年或者明年年初的时候能够审定,并在我们这个地方推广,这些品种的研制,应该对于我们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有重要的作用,因为现在就我们江苏省而言,我们沿海滩涂面积将近1000万亩,这些品种都适合在地方推广。



由市农科院研发培育的“盐田育1号”等耐盐碱品种水稻已经开始种植示范。除此之外,推广“良种”与“良法”相配套的高产保优栽培技术将作为连云港综合试验站2020年重点工作,市农科院全程技术指导,为促进水稻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农户:过去水稻少,光是燕麦小豆,有的时候是棒子,就这三样作物,那时候产量确实不行,那时候麦子正常700斤一亩,连云港市农科院种子,特别是(连粳)15号品种刚出来,正常给农户栽,都是一千六七百斤一亩,还有(连粳)17、18,还有20,都是产量很高的,对群众栽培技术,传给老百姓,产量是比较高的,正常一千四五百斤是有把握的。


《在你身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