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河畔一湾碧 水美乡村入画来
"小康"是一面镜子,照出的不仅是百姓钱袋子鼓不鼓,更照出了每个人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记者见到怀学波的时候,他正在草莓大棚里忙碌。2018年以前,怀学波和妻子一直在苏南打工,虽然那时的收入也还不错,但在异乡漂泊的他们始终没有归属感,于是便在2018年回到了家乡。
灌云县杨集镇潮河村村民 怀学波:看潮河湾发展还可以,就直接和我家对象商量回来了,回来感觉弄弄大棚还可以。草莓就是去年种的,2019年的,别的是在2018年。
记者:别的是种的什么?
怀学波:梨、葡萄、樱桃这些。
回来后,怀学波就想办法流转了50亩土地。他说,今年将会迎来草莓的丰收,保守估计两个草莓大棚将会带来20万元左右的收入。记者了解到,过去的潮河村村民收入低,村容村貌差,村里的道路都是雨天很难行走的土路。2500多人的自然村,常住人口只有四、五百人。2016年,灌云县启动了潮河湾景区的开发建设,而潮河村紧邻潮河湾,因为景区开发,潮河村流转了1850亩土地。这些流转的土地每亩地每年给村民带来1000元的收入。与此同时,景区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又给村民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灌云县杨集镇潮河村党总支书记 吴志江:我们村在潮河湾景区务工的人,每年都能达到1170到1180人,女同志的工资是60块钱一天,男同志的工资是70到80元一天,还有80到90元一天的。
村民高俊山就是其中的一员。不忙的时候,他和妻子便会到景区里务工赚钱。
灌云县杨集镇潮河村村民 高俊山:在家里比在外面好,现在我们潮河全部开发了嘛,带动老百姓增收,赚点生活费。记者:就是不用出去了?对方:不用出去了。在外面终归还是受罪嘛。
高俊山说,他在景区里打工赚的钱加上种地的收入,一年大约有四、五万元,这个收入是过去他想都不敢想的。如今,景区的开发让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而家乡的发展也吸引着更多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到家乡就业创业。现在,潮河村的常住人口达到了1600人。截止到2019年年底,潮河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2万元,全村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与此同时,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记者了解到,2016年以来,潮河村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设了春季菜花观光带、水果采摘园,又建了标准厂房对外出租,村集体年收入达到了20万元。近年来,村里建设了"两横一纵"村庄主干道,建起村民休闲中心广场、公共停车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新建了公厕、污水处理站,铺设了污水管道,整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灌云县杨集镇潮河村村民 胡井友:比城市好,因为农村空气好,路道各方面都通,出门没多远,坐车也方便,老百姓也都挺高兴的。
在潮河村的东边,农房改善项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再过几个月,这些房屋就会封顶,村民们就可以搬入新家了。
灌云县杨集镇潮河村党总支书记 吴志江:我们对河堤马道上凌乱的房屋进行了拆迁,让他们统一搬迁到新居里去住。我们新建了132套,132户中的16户是爱心房,也就是重残的特殊群体,免费给他建好。
短短几年,潮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生活也更有奔头了。
《港城36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