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城清明节习俗:着素服 柳条蘸水洗眼睛

2021-04-05 17:24:04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为“踏青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节日的主题主要是扫墓和祭祖。不同的地区清明节流行的习俗也不同,那么,在咱们港城,清明节还有哪些独特的习俗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清明节,连云港各大公墓都迎来了祭扫的高峰期,人们在墓前放上素雅的鲜花,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思。市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市非遗中心副主任徐洪绕表示,放眼全国,清明节的习俗主要包括祭祀和踏青两个方面。而在咱们连云港市老海州及其周边地区,它却被赋予了很多独特的内容,吃穿住行都是有讲究的。



市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市非遗中心副主任 民俗专家 徐洪绕:穿一定要穿素色的,以白、黑、灰颜色为主,最禁忌的是不能穿红色,红色和火有关系,火在清明节期间,是不能够出现的。而且这一天禁荤食,以素食为主。住的时候,所有房间的窗户是不能打开的,开门也只能开半扇,因为这一天是鬼节,开门多了,容易受到邪气的侵扰。一般不乘坐交通工具,一般是步行。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明节,港城还有上午祭扫,下午放风筝的习俗,不过,这风筝上面的内容,可是有一定讲究的。


市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市非遗中心副主任 民俗专家 徐洪绕:在风筝上面要写上自己不开心的事,或者是自己觉得遗憾的事,这些等到风筝放上天的时候,由家里的族长或者是年龄大的人,用剪刀把风筝线剪断,然后让风筝自由地飞走,那么这些烦恼或者这些晦气,都可以随着风筝而去。



另外,在清明节期间,港城还有一个特殊的吉祥物就是柳树。有上坟插柳条,在家喝柳叶茶,甚至用柳条蘸水洗眼睛的习俗,据说可以消灾祛病。


市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市非遗中心副主任 民俗专家 徐洪绕:这个水洗过眼睛以后呢,据说能够看到很多一些事情,看懂、看明白一些事情,能够使眼睛长期保持很好的视力,能够看清楚,懂明白别人不懂的事情。



编辑丨陈思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新闻频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