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奏响科技助农新序曲 东海乡村振兴迈新步

2021-04-16 16:59:45

眼下正值西红柿上市季节。


日前,记者在东海县山左口乡新王庄村村民种植的西红柿大棚里,看到村民们正在收获成熟的西红柿。再有50天,该村种植户种植的一大片洋葱也将上市,红彤彤的果实催开了村民幸福的笑脸。



近年来,东海县山左口乡新王庄村积极发展设施大棚产业,还专门邀请了市农科院的专家对大棚户种植蔬菜进行指导、培训,目前正是春耕时节,市农科院的农技员更是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实地指导。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蔬菜研究室 副主任 潘美红:去年9月我们在连云港市东海、灌云、赣榆发展洋葱订单生产示范基地5个,总共有480亩。我们想通过示范基地来展示自己选育的连葱系列品种和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同时我们还开展从播种到收获全程的科技服务,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能让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落地,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据了解,新王庄村共扭转土地近500亩,现有120个大棚,在该村的辐射下,附近多个村陆续建设温室大棚。农民种植大棚蔬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激发农业产业发展的活力,调动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东海县山左口乡新王庄村 番茄种植户 王叶传:我种这个大棚今年有6年了,在没种之前就是靠贷款起来的。第一年我使了5万块钱的贷款,现在6年了,东海也买了房子,也买了车。从大棚来看,确实收益是很好的,生活各方面很好了。像我们村里有120个大棚,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干,年龄大的技术各方面都不那个,全年轻人,从宁波回来都有,不用出远门在这里,一年就是说挣二三十万,一般情况下都是十五六万块钱能挣。


记者了解到,东海全县西红柿种植面积4万亩,年产28万吨,产值超10亿元。“东海西红柿”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桃林、山左口、温泉、白塔埠等乡镇,以冬暖式日光温室生产为主。同时,洋葱的主要种植基地山左口村村民也是深受其益。


东海县山左口乡党委副书记 陶晋凯:村里目前为止大概有将近500亩的地种植了洋葱,洋葱前期通过技术支持,包括联系到商家、厂家,出产之后直接到地头进行收购,洋葱的亩产大概是12000斤以上,收购价大概在三毛五左右,能够实现亩均净利润在4000元以上,这比我们过去单纯的种一稻种一麦,单纯的种农作物亩均收益都有较大的提高,通过这一项增收,使我们老百姓的平均收益超过了一万元,在拉动致富方面,带动群众共同富裕方面,产生了更强的更大的经济效益。


种植蔬菜要比种普通的粮食的收益要翻好几番。现在,该村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非常,洋葱种植户李士飞致富的同时,还不忘带动身边人一起致富。


东海县山左口乡新王庄村 洋葱种植户 李士飞:现在我们一亩洋葱大概在1500元左右,像我们这片洋葱,应该有四五十万,这个洋葱目前看还是挺好的。现在他们也都想种,就是考虑到回收的问题,他们在观望着,等我们这边洋葱收了之后,看我们亩产量有多少?他们看我们产量高了都想种,比重粮食要好很多。现在(用工)有30多口人在定制南瓜、洋葱灌溉浇水,每人在我这里做工一年下来恐怕要在5000块钱左右。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带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市农科院亚夫科技服务团队很好的践行了“为农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切切实实走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助力我市农民增收及乡村振兴。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蔬菜研究室主任 杨海峰:为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我们将以“融入乡村,贴近农民”为目标,以“重心下沉、注重实效”为原则,积极开展了专题培训、现场观摩、田间指导及驻村服务等多形式的科技服务,同时联合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县区推广单位,在我市各蔬菜主产区持续开展多点、多次的洋葱、番茄、豇豆、大白菜等自主蔬菜品种及技术的示范,为生产树立典范,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科技服务效能,为推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走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丨陈思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公共频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