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食品浪费法》实施 从此浪费行为有法可依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防止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值得注意的是,《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再仅仅是倡导和号召,已经成为生效的法律条文。马上施行,也足见立法者反食品浪费的急迫心情。
日前,记者在市区多家饭店看到,商户们都在显眼的位置设置了“光盘行动、文明餐桌公约、公筷公勺以及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等内容的海报。对于“浪费可耻,节约为荣”这一理念,很多市民也有自己的理解。
市民魏静静:做什么事情节约一点好,不要铺张浪费,能用多少就用多少,你多花了的话,我们平时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就这么流出去,这不应该。
市民武敏:在外面吃的不多,一般都是大家能吃多少点多少。在家吃的话,每顿饭也是能吃多少做多少,本着不浪费原则。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城镇化的推进,未来我国粮食消费依然将保持刚性增长趋势。而中科院公布的一项从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每年在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粮食减损降耗和防止粮食浪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很多餐饮机构,也有他们的一套办法。
某饭店厨师长王长海:一般客人点餐我们会核对一下根据他的人数,然后我们来确定他大概吃多少菜。然后我们菜单上面有特别设置了,有半份的菜品就特别适合两个人啊,或者说人数比较少的老人小孩这一块的。
防止食品浪费,既涉及食品生产流通销售,也直接关系百姓日常生活。法律条文怎么写,很有讲究。记者注意到,《反食品浪费法》一共有三十二条,立法过程中,立法机关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吸纳合理建议。总的来说,就是要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比如,针对公众反映强烈的餐饮行业突出问题,这部法律详细规定了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采取的防止食品浪费的措施,同时也对某些商家诱导误导超量点餐等行为作出明确处罚。对于政府部门,法律除了规定反食品浪费工作的牵头部门和有关执法主体,还对公务活动用餐作出明确规定,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节俭安排用餐数量、形式,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
律师 杨周:我国第一部《反食品浪费法》终于颁布实施了,以前反浪费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停留在道德和舆论监督上,而现在是有法可依了,作为餐饮行业可以制定一些收费标准,对于消费者浪费的行为,收取一定的费用,变成有法可依,而作为自媒体、直播平台等,也不能以大吃大喝作为热点,来进行一个错误的引导。
“小份餐”“外卖平台”“婚丧嫁娶”“朋友聚会”……通篇看来,这是一部应需而立的法律,更是一部十分接地气的法律。通过约束和倡导并行,为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提供法治保障。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反食品浪费已经有法可依,但更需要每个人在思想认识层面和日常生活习惯入手,以法律为遵循、以美德为指引,刹住大手大脚浪费之风,树立正确的食品消费理念。
律师 杨周:而是我们每个市民都要养成一种以节约为荣、浪费可耻,良好的饮食习惯,监督其他浪费行为,而作为我们的监管机构,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监管职责,处罚食品浪费行为,切实维护这部法律的实施,使这部法律起到应有的作用。
编辑丨陈思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新闻频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