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 | 悲壮突围•九十九窝

2021-06-10 17:09:31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只有对我们党昨天的历史有深切的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起明天新的使命。”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与连云港市党史工作办公室联合推出《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特别栏目,将为您诵读党史,感悟烈士家书里的初心。



悲壮突围•九十九窝


1929727日,红四军政治部在闽西编印出版了《浪花》创刊号(第一期),这是红军创办的第一份铅印报纸。报纸黑色单面铅印,四开二版,设有“发刊词”“特讯”“短评”等栏目。如今,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陈列在古田会议纪念馆展厅里。红军创建初期,不少同志存在着单纯军事观点,不重视宣传工作,导致群众不了解红军的性质和宗旨。红军在革命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九十九窝”是一处群山的总称,位于安远县天心镇和会昌县周田镇交界处。九十九窝,崇山峻岭,一山连一山,一窝连一窝,一共有上百个山窝相连,所以被当地村民称其为“九十九窝”。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被迫实施战略大转移——长征。1935年2月,中央苏区主要地域均被国民党军占领,红军留守部队被压制到仅剩下方圆几十公里的于都南部山区。

 

为突破敌人的封锁围剿,按中央指示,留守部队到周边进行游击战争和加强地方武装。2月下旬,中央分局命令留守部队分9路进行突围,各路突围部队陆续离开于都南部山区后,只剩下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率领的红24师第70团。项英、陈毅、贺昌决定按中央指示,穿过会昌封锁线,向福建长汀地区转移。3月9日,中央分局机关,24师70团和伤员约2000人,分为4个大队向外突围,第一、二大队由项英、陈毅率领,第三大队由贺昌率领,第四大队由袁血卒率领。 贺昌率第三大队先行突围,袁血卒率第四大队随后跟进掩护,渡过濂江,抵至天心不远的会昌晓龙天门嶂时,遇北路国民党军第89师阻击,第四大队在掩护战斗中大部牺牲,剩下袁血卒、唐继章、周子桢等人突出重围,转至上海。

 

3月10日晨,贺昌在归庄被敌人包围,誓死不当俘虏,壮烈牺牲。杨英也在突围中牺牲。周建屏率少数人突出重围,到达安远、寻乌交界一带,与张凯、李天柱、罗屏汉等会合。 项英向党中央发出最后一次电报,报告部队突围情况,并收到了中央回电。因中央更换了密码,无法译出。项英命令埋掉电台,烧毁密码,从此与党中央失去联系。项英、陈毅率领剩下的2个大队最终突围。当天天空漆黑,暴雨倾盆,濂江河水猛涨,无法徒涉,陈毅只好率部折回上坪(于都)。项英率部走到安远天心遭国民党军阻击,为避开敌人,遂转移到“九十九窝”的窄坑山隐藏。当晚,国民党军队在当地地主武装的带领下,经嶂脑、分水垇、半岽仔至茶叶坑,发现红军踪迹,就威迫当地老表带路抄近道追赶红军,在离窄坑山不远的枫树垇发现了红军,便将带路人推倒一边,抢在前面,把站在山顶上放哨的红军哨兵打死。然后,国民党军队和当地地主武装将窄坑山层层包围,并在山顶上布置好阵地,将驻扎在山里的红军将士团团围住。

 

而驻扎在窄坑山的红军将士们,因一路长途跋涉、且战且退,已疲惫不堪,都睡着了,他们面对敌人居高临下的包围全然不知。 第二天,天一亮,红军从睡梦中被枪声惊醒,接着炮火不断,国民党军队占据有利地势,对红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毫无防备的红军一边组织反击,一边准备突围,可为时已晚,红军一次次的突围反击,都被国民党军打了回来。经过一天激烈的战斗,红军部队伤亡惨重,几乎全军覆没。整个窄坑山丛林死寂,溪水殷红。最后仅有项英等几个人突围,随后返回上坪与陈毅会合,到信丰油山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 这就是项英等率领留守红军在安远最后突围中发生的“九十九窝战斗”。


配音:颖儿

制作:FM90.2 连云港手机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