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节日·端午】港城端午习俗 体现中国龙文化

2021-06-14 17:10:24


端午节是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包粽子,泡艾草水,划龙舟肯定是少不了的,可是,您知道港城还有哪些独特的端午节习俗吗?


一提到端午,很多人都说要吃粽子,挂香包,而在连云港,还有很多独特的端午节习俗,如在灌云,大家会一起吃龙须面,还有赛龙舟,这些都和中国的龙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市民俗博物馆副馆长 民俗研究专家 徐洪绕:这一天大家在插菖蒲的时候,把一些百草都插上。小朋友们会拿一部分白草进行斗草。还会煮鸡蛋煮粽子。老人讲鸡蛋其实是龙眼。粽子其实是龙角。再加上龙须面。都是和龙有关系的习俗



在端午这一天连云港很多人家都会把衣服、被褥拿出来晾晒,俗称晒龙衣,艺人们在这一天也会传唱有关龙的歌谣。


市民俗博物馆副馆长 民俗研究专家 徐洪绕:我们这边的民间的一些艺人。把苍龙变成了一些曲艺进行传唱。比如说我们艺人就会唱:苍龙苍龙摇摇头,先盖瓦屋后盖楼。这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将来生活的一种憧憬。


连云港各地的端午习俗丰富多彩


在东海,志愿者们和留守儿童一起学习汉文化,做香囊,包粽子,射五毒,陪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佳节。

留守儿童:虽然今天爸爸妈妈不在我身边,但是有很多小朋友和我一起玩,还有很多叔叔阿姨教我一起包粽子,我今天过的非常开心。



在灌云,37名包粽能手走进老年公寓,开展关爱老人包粽子比赛。清香的芦叶,雪白的糯米,一个个香甜的粽子,寄托着对老人的深情厚谊和亲切关爱。志愿者还给老人们带来了文艺节目。



灌云县圩丰镇宣传委员  何卫东 :我们圩丰镇在端午节期间,举办第二届我们的节日粽香情浓关爱老人志愿服务,为我们敬老院老人包粽子,推动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浓厚社会氛围。


在灌南,一群由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兵妈妈”服务团来到警营,和武警战士一起包粽子、话深情,共度传统节日。一首《党啊亲爱的妈妈》唱出了对党炙热的情怀。



灌南武警中队战士蔡伟俊 :今天非常开心,能跟大家一起互动、包粽子,一起跟阿姨学,就和家里的亲人一样,特别亲切,非常开心。


在赣榆,爱心志愿者们和心智障碍儿童以及他们的家人,一起制作中药香囊。



心智障碍者家长 仲婷婷 :今天通过彩虹桥举办的我们的节日端午这个活动,我觉得对孩子教育意义特别大,就是让他们有一个融入社会的机会,还有一个了解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我觉得对我们这些家庭是一个巨大的鼓励和支持,也感谢这些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对我们这些家庭的关爱。


在海州,多个社区联合举办了“红心向党 粽情难忘”迎端午主题文化活动。



海州区新东街道东苑社区居民 李梅:今天10分钟包了19个,我感觉很开心,和这些邻居,姐妹们在一起互动,这个很好。


另外一边,40多位居民纷纷拿起桌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从穿针引线到填充香料,再到钉扣收尾,很快,众多寓意美好的香包就呈现在眼前。活动现场,大家一共包了1000个粽子,制作了40个香包。这些物品将由社区统一送给辖区的困难群众、环卫工人。


海州区新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办事处主任  王郑 :通过红心向党述党情,穿插党史小故事,(接)让端午主题文化丰富起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民族传统,增强了广大群众、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端午节到来之际,连云港市部分渔民身着汉服,通过“拜凤梯”上舞盘龙、“栖凤亭”里学古礼、“龙凤树”下唱古今等古老的民俗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位于连云区高公岛街道的凰窝,渔民们沿着数百米的登山台阶“拜凤梯”舞龙而上,向大海祈福平安顺利、鱼虾满仓。而在另外一边,来自高公岛街道幼儿园的孩子们身着汉服在“栖凤亭”里学习彩羽投壶、雄黄点额、彩绘蛋络等古礼民俗。



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今天我觉得,我穿汉服很漂亮。而且我觉得中国的端午习俗,很悠久,很好,我最喜欢画蛋,我觉得画蛋很有意思。


“龙凤树”下唱古今是渔民们开展的另一项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民俗活动,大家以淮海戏、诗词朗诵的方式,演绎纪念屈原以及传说中玉龙太子妙臣和凤凰仙女蔚云的动人故事。


连云区文明办创建管理科科长 周猛 :今年端午,连云区突出“永远跟党走”主题,深挖节日内涵,厚植红色基因,扎实做好“节日里的党史教育”,引导人们亲近传统佳节,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进一步坚定心向党、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




融媒体记者丨

编辑丨陈思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融媒体新闻中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