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红土地上的望夫石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只有对我们党昨天的历史有深切的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起明天新的使命。”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与连云港市党史工作办公室联合推出《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特别栏目,将为您诵读党史,感悟烈士家书里的初心。
红土地上的望夫石
在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每当夕阳余晖映照时,总有一位老人佝偻着身躯,脚踏门沿,深情遥望远方,一遍又一遍地喃喃自语:“才莲,你还好吗?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在家里等着你呀……”在无尽思念中,老人等啊、等啊,一等就是70余个春秋!
1920年初春,年仅9岁的池煜华“嫁”到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成了李才莲的“童养媳”。1928年除夕,两人正式结为夫妻。婚后第三天,丈夫便离家参加革命。婚后聚少离多的日子里,池煜华用稚嫩的肩膀,一边维持一家老幼的生活,一边挑起家乡革命的重担。白天,她下地耕田,上山砍柴;晚上,她赶做军鞋,扩红支前,她用积极的工作来冲淡对丈夫刻骨的思念。
1933年夏天,池煜华步行三天,前往宁都县探望丈夫。分别时,李才莲赠给妻子一面小镜子,叮嘱她说:“如果哪一天,有人说我牺牲了,你千万不要相信!无论如何,你要等着我。革命成功了,我一定会回来,回家接你。”池煜华接过丈夫手中的镜子,庄重地点了点头:“放心吧,我等你!”
1934年秋,中央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李才莲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池煜华听说李才莲在瑞金打游击,便决定去寻找丈夫。她踏遍整个闽赣山区,逐村逐寨、挨家挨户地寻访了一年,但还是没有找到丈夫。她只好回到家里,等候丈夫胜利归来。
在沧桑守望的岁月里,每天清晨,池煜华总要对着镜子,梳理她长长的思念;傍晚,总要踩着门沿,眺望远方的山路。10年、20年过去了,30年、40年过去了,乌黑的青丝被岁月染成了满头白发,高高的门槛上踏出了一道深深的豁口。朝朝暮暮,春去秋来,为了一句庄重的承诺,伴随她的是26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孤独和思念。
而在悠长时空的另一端,池煜华苦苦等了一辈子的李才莲呢?1935年5月,年仅22岁的李才莲在瑞金铜钵山壮烈牺牲。但池煜华始终不相信丈夫牺牲,每天执着地唱着“说了等你就等你”的悠悠山歌。2005年,老人走了,陪伴着她的依然是那面被岁月斑驳了的老镜子,她用一生的韶华兑现了庄重的承诺。
配音:九菲
制作:FM90.2 连云港手机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