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振“五大宫调”光辉 让非遗活起来

2021-11-02 15:11:11


行走在海州的大街小巷,偶尔从居民楼里传来咿咿呀呀的小曲,行腔优美,韵味悠长,仿佛触动了岁月深处的斑驳记忆。这悠长的小调就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州五大宫调。


在板浦有一个五大宫调的小曲堂,他们由一些退休的热爱文化艺术事业的老人们组成,他们十年如一日的排练,努力的将“海州五大宫调”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的传承下去。



连云港古称“海州”,是我国农耕文明、海洋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海州五大宫调亦称“海州牌子曲”,属于元散曲“曲唱”的遗续,是清代中后期由盐商从扬州及两淮一带带入海州及其周边沿海产盐区的民间曲艺音乐,板浦镇是其流传的重要门户。海州“五大宫调”是以“软平”“叠落”“鹂调”“南调”“波扬”为基本腔调的一种用曲牌来演唱的艺术形式。”在板浦五大宫调小曲堂里,小曲堂的团长彭万珍拿起杯、碟娴熟地演奏起来。字少腔多、一唱三叹……在彭万珍的吟唱中,飘逸婉转的声韵让记者心旷神怡,沉浸回味。清脆有力的碟琴,韵味十足的声腔,借着古老的旋律,仿佛穿越回了昔日商贾云集的海州。



海州“五大宫调”伴奏乐器有二胡、三弦等,其中尤以“杯琴”和“碟琴”最具特色。竹筷敲击瓷盘以及酒盅击出的“花点”节奏与丝竹乐声相庇,形成了海州“五大宫调”独特的伴奏风格。2006年5月,海州五大宫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板浦镇五大宫调小曲堂也正式成立。


海州五大宫调虽然演唱难度高、唱词难记,但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要认真学,并把它发扬光大。这句话彭万珍一直记在心中。这些年,彭万珍除了每周在小曲堂排练外,还带领小曲堂的成员们参加街道、社区的各类晚会,极大提高了海州五大宫调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目前板浦五大宫调小曲堂有两个活动室,总面积达200平方米。为了更好的唱好海州五大宫调,小曲堂的成员们不辞辛苦坚持锻炼,还特意聘请海州五大宫调方面专家担任艺术顾问。板浦五大宫调小曲堂的成立,不仅为板浦老年文化活动增加了一支有生力量,也为板浦文化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彭万珍说,近些年,自发学习海州五大宫调的市民越来越多,不少大、中、小学生也加入到了学唱队伍中来,他们多次到各大院校举办专场演唱会,在高校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子女的传承、学校的推广、政府的保护,如今的海州五大宫调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可和唱诵,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如今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编辑丨陈思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公共频道




0